《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亿万国人的心。时间都去哪儿了?在万家团圆之夜,亲情围炉而坐,这个问题忽然摆在面前,让人们措手不及。
时间都去哪儿了?来不及回想,在轮回的四季里,我们长大了,父母都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散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未曾停下来想想,记忆已经雕琢了沧桑的年华。时间都去哪儿了?对着时光哀伤,愧疚因为忙碌而忽略了感恩,拿什么去偿还爱的牵挂。时间都去哪儿了?眼里突然有了泪花,该为家、为父母做点啥,溜走的时间,让我们付出了代价……
“四季攸来往,寒暑变为贼,偷人脸上花,夺人头上黑”,时间都去哪儿了?人们不得不感叹,青春易老,年华易逝。人们感动于时间去哪儿了,有满足,有遗憾,有感悟,有感恩,有怀念,有忏悔……
您觉得时光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如果时光倒流,你最想弥补什么?接下来的时光,你最想投入到什么地方?
本期开始,我们推出专题策划《时间都去哪儿了?》向所有的青春岁月,向所有奉献与忙碌的日子,向所有的匆匆过往致敬。 (记者 刘剑)

1987年,王廷海在胜利四号平台工作室指挥工作。

2014年2月23日,王廷海与妻子徐国梅在家里合影。
老石油工人王廷海:54载最美时光献给胜利油田
从20岁到74岁,今年是王廷海老人来东营的第54个年头。作为这片土地上最早一批的石油工人,1960年秋天,只有20岁的他在辗转开封、商河后,跟随石油作战大部队来到了东营。
回忆起初来东营时的情景,王廷海用这样一个词形容:荒无人烟。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对于血气方刚的他来说,除了“什么时候能吃饱”外,他每天琢磨的就是“什么时候能打出油”。
工作以来,王廷海在32120队担任过井架工,参与了华8井的施工,打出了华北地区第一股工业油流。他曾手握刹把打出了中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见证了“九二三厂”的诞生,见证了胜利油田的诞生。他从弱冠之年到古稀之年,亲眼看着昔日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高楼迭起、车水马龙,他跟那个年代的很多拓荒者一样,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石油事业,用手里的钻头打开了这片土地的石油血脉。
在王廷海老人的家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本老相册、文字材料,没事的时候他就喜欢翻翻回忆过去。他跟老伴徐国梅是在老家河北经人介绍的,1963年结婚,1964年大女儿出生,两年后,老伴带着女儿从老家正式来东营。由于王廷海老人一直在采油一线工作,要很久才能回家,小女儿出生六七天后,他才知道她出生的消息。回家待了一晚跟妻子吃了顿热乎饭后,他便带着只有3岁的儿子回到了前线,把只有7岁的大女儿、襁褓中的小女儿留给了仍在坐月子的妻子。由于常年累月在野外工作,加上后来由于台风天从井架上摔下来,现在王廷海老人手上的关节、腰腿都不太好。说起往昔,老人依旧慷慨激昂,一再地强调“不后悔,从打出油的那刻就没想过离开”。
如今,老人家里四世同堂,大女儿已经升级成“外婆”,小女儿家的儿子也14岁了,他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刚来东营时我还是个毛头小伙,现在我头发都花白了。在这待了50多年,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刚来时没想到以后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现在看着孩子们都过得很好,希望我跟老伴都健健康康的,年轻时跟她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现在要好好弥补上。”王廷海老人说。 (记者 陈莎莎)

2014年,崔建新的工作照。
垦利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崔建新:22年破案千余起多数时间花在办案上
怀揣着正义感和一腔热血,崔建新走出警校,当上了民警。这身警服一穿就是22年。从基层派出所到刑侦大队,他担当着人民群众的“安全卫士”,22年间破案千余起。
在崔建新眼里,工作并没有时间概念。早上7点半到岗,下午5点半下班只是一种象征,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下班后夜间一个紧急电话,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也是常事。早已养成了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以便遇到突发事件能及时返回岗位的职业习惯。就连大年三十、初一这样举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奔波于办公室与案件现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与家人话家常、吃团圆饭。
“我的大多数时间都不是在家中度过的。”在从警22年间,崔建新已数不清到底有多个夜晚在为侦破案件奋战。记得十七八年前,在垦利发生了黄河通讯线缆被盗案件,为了锁定嫌疑人、侦破案件,崔建新带着床和被子来到村民家中,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黑龙家、新疆、内蒙古、江苏、河南……为了侦破案件,崔建新辗转各地,四处奔波,为的就是维护正义,保一方平安。
“如果时光倒流,是否还会走上这个岗位?”这个问题对于崔建新来说是肯定的。 (记者 刘冉)
网友趣谈:时间是头拉不住的野驴
九月:转眼就两年多了,从结婚到生孩子,到孩 子现在一岁四个月,时间从他身上最能看出 去哪儿了。
超级爸妈:时间都去哪里了,从爸爸妈妈身上就 能找到,看大了两个孙儿,时间飞逝就是一 种付出,对人对生活。
一一:时间是头跑起来拉不住的野驴呀。
木言木语:我的时间大多在工作挣钱中度过了。
刘政言他爹:时间是把杀猪刀。上了十几年学, 穿了十几年军装,弄了十几年文字。时间就 这么没了。
心安处是吾乡:几乎全部用在工作上了,有时做梦 还想着如何完成明天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