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去到宁德之前,我不认识、不了解吴桐祯。尽管在全国真语文大讨论系列活动的相关文案上多次看到过吴桐祯这个名字以及总顾问的头衔,但因没读过吴老的文章,也没有读到过别人介绍吴老的文字,所以,我打心底里对他没有半点儿的佩服,更不存向往了。宁德之行,我认识了许多语文课堂一线的新朋友,见识了已逃离粉笔灰阵的李世江、陈成龙、黄厚江等语文教育教学界的风云人物,但令我肃然起敬的,却偏偏是去之前最不了解的吴桐祯老先生。
吴桐祯,现年86岁,北京市退休教师,北京人,现侨居国外,曾任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主编并出版了《语文自学教材》、《教学指标》、《中学生阅读训练序列》、《中学生作文训练序列》、《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少年古诗词选读》、《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教学法》(录像带)、《特级教师语文辅导》(VCD)等多部关于语言、文字类的书籍及录像带、VCD等。2010年6月10日登临《百家讲坛》,主讲《成语趣谈》系列节目,其幽默生动的讲说,使人们明白了“字字皆有本”和“语语皆经典”的深奥道理及成语发展史,广受好评。2013年被邀约为全国真语文大讨论系列活动总顾问。
那天下午在宁德一中的阶梯教室,全国真语文宁德站活动举行最后一场“真语文大讲堂”活动,吴老应邀为与会的中学组参会者作学术讲座。事前从会议资料上获知,吴老的讲座标题,是“教会学生学习”。说心里话,我对这一观点属不属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真知灼见,持怀疑态度。但看主持那天大讲堂的李世江主编以及在场的王旭明社长两人对吴老的毕恭毕敬,我也赶紧找了个第三排中间的座位,准备好好听听。
吴老开口就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但我刚记下这句话,吴老已经转了话锋,大意是,原准备讲的,已经在《语言文字报》上刊登,大家可能会前已看,会前没看的会后可以去看,现场交流机会难得,必须给大家讲点新的东西。所以,他用比较快的节奏简括了《教会学生学习》一文的主要观点:1,指导自学;2,自学,3,检查自学并精讲;4,练习。吴老认为,语文能力,主要就是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能力包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语文方面的智力因素应该加上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记忆力。
接下来,吴老放开话匣子,里面蹦出一个又一个足以引起语文教师深深思考的奇闻异事来。“局长,您亲自来上厕所了?”“点金之手”“照猫画虎——你们画吧”“金针度人”“别把鸳鸯送了人”“美轮美奂”“一字之师”“想当然尔”……吴老用一个个的语言文字故事来解说语文教学的理路,就语文教学的内容、策略、技巧、原则发表了非常多的真见解。
“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是人要用一辈子来学的”。
“阅读不是读字面上的东西,而是读文本语言与读者意识的化合物”。
“阅读教学要为写作教学服务,尤其要注意弄清楚五个方面的问题:1,中心明确么?怎么做到的?2,内容具体否?怎么做到的?3,条理清楚?如何做到?4,前后一致?怎么做到的?5,首尾一贯?怎么做到的?”
吴老对时下让很多语文教师丧失专业自信的研究文本解读问题的风气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朗声大气告诉我们,“读完文章,不能仅仅好好好,要给文章挑毛病。”“读文章,要把作者最想告诉读者的明确的思想情感读出来,要贯彻‘先求同,后存异’的阅读教学原则”。
“阅读课上老师讲课文,只要讲三点:讲疑难,讲精妙,讲总结。(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不了了之。”“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材料挑毛病,语文教师可以煽风点火!”“分析中心思想时,别混入表达或表现手法,反之亦反。”
“一定要教孩子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社会上的语文混乱,根底在不查字典词典!乱用词语尤其乱用成语的问题,归中学语文老师负责!”
“语言运用的习俗,是从雅。人们雅不过去时,被动地从俗了。”
吴老真不愧是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学者,听吴老先生的讲座,非常地舒爽!非常地长见识!一讲完,我就跑上前去要求合影,我获得了一张珍贵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