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四

教师论坛

首页> 办公室> 教师论坛

学会放手是一种智慧

发布人:办公室摘编    发布时间:2014-05-04 点击量:1765

热点大家谈·家庭教育之讨论篇

学会放手是一种智慧

  ■胡波

  我的儿子张天一读完北大硕士之后卖米粉,引起很多人关注。我也阅读了中国教育报刊发的文章《父女间的“教育战争”》。有人问我,作为母亲,怎么看?

  我想,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适时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独自承担人生的责任,同时也给自己自由。我不赞成把自己的一生都和孩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搅和在一起。那样做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还会让双方感到痛苦和窒息。

  我发现,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教育战争”的根源通常源于两个词:爱和期望。很多父母整天忙着为孩子设计未来,有的父母从孩子咿呀学语时就为孩子设计了一幅理想的蓝图,甚至要上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都考虑到了。父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顾孩子的爱好和感受,总是期望孩子按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把自己的一生和孩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结果和孩子不断地发生冲突,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承受着被迫和无奈,有的甚至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

  但要让父母们“学会放手”是何其困难。他们不愿意放手的理由有千万种,每一种都是打着“爱”的旗号。然而,他们不知道,正是这般强烈的“爱”,很可能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你若不让孩子跌倒,他就学不会走路。

  我们也想过自己的生活,那为什么不放手呢?实在是不放心,没有办法走开。因为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是我们生命的延伸,我们怕孩子受到伤害,怕孩子不懂得照顾自己,怕孩子找不到方向、走不上正轨。

  我想起了曾接触过的一位母亲。她非常自我,从不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只是把他看成是一种自我生命的延伸。她有一个30多岁的儿子,一直没有结婚,虽然她也十分着急,但在潜意识里却一直阻挠儿子的独立。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她仍把自己的生活强行塞进孩子的生活之中,让孩子失去自我选择、自我独立的自由,有时候还会让孩子心生怨恨。

  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长大,会培养出责任感吗?这类父母不是在寻找爱,而是在寻找依赖,孩子的依赖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孩子却因此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失去了独立人格。

  父母想要培养出负责任、健康的成年人,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开始训练他的责任感,懂得适时放手,并鼓励他逐渐负起该负的责任。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喜欢听话的孩子,培养出的总是完全按照父母意愿行事的乖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意志、独立思考,有对生活的独立看法。孩子的独立意志往往会同父母的意志发生冲突。冲突来临时,父母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同时明确表明父母的态度。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属于他自己的事,他能够做好的,他就应该做好,父母可以帮他、可以教他,但不可能一辈子替他做。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的“小影子”、“小尾巴”。父母不要去做孩子的“手”、孩子的“脚”,更不是孩子的“脑子”,而仅仅做孩子独立意识的一个“保护者”。

  亲爱的父母们,学会适时放手吧,那是生命养育过程中的一种智慧。

  【中国教育报微信网友观点】

  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采薇:我的成绩在学校一向只能算中上,爸妈评判的标准是我是否努力过了,而不是能否拿到第一名。“别人家的孩子”,从来没有出现在我家的字典里。后来上了重点中学,压力比较大,有时候考砸了回家心情不好,父母反而安慰我:考试不过是检验学习的手段。如今,我硕士毕业马上要走上教师岗位,回想当初,发现学历不高的父母其实无意识地践行了某些教育理念。我觉得,为人师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比单纯强调成绩更重要。

  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云朵:我们有个6岁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是班里最小的,天天傻乎乎地快乐着,问她今天老师上课讲什么、和同学玩得开心吗,回答通通是“忘记了”。我想,成长有个过程,她还小,慢慢来,别着急,孩子过得健康、平安、快乐、自信就好了。也有朋友说,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名次没要求,孩子就会没有动力,长大以后也会成为没追求的人。有时也很疑惑:我们算不算不称职的父母?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3日第1版

  热点大家谈·家庭教育:父女间的“教育战争”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孩子们学习环境越来越好,家长的期盼越来越高,家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家庭应该给孩子营造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在子女教育中,家长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式应该是什么?  【详细】

  一个中国孩子的困惑:考不了100分就是没出息?

  难道只有考100分才叫有出息?这个孩子的际遇,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国的家庭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相信,每个家长都绝不缺乏对孩子的爱,但到底应怎样爱孩子,怎样的孩子才叫“有出息”? 【详细】

  孩子是站在父母肩膀上成长的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善恶、是非、美丑的正确判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品格,在诱导感化中获得仁爱向善的心性,在模仿学习中培养出生活的能力,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详细】

  家庭教育别陷入“比赛模式”

  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行“家长本位”并进入“比赛模式”,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赛道上,是主动进入、激情满怀的父母,和被动卷入、苦不堪言的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否倾注了过多的自己的意愿,在设计孩子蓝图的时候,是否映射了太多自己未竟的梦想?那些在懵懂中卷入比赛的孩子丢失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最珍贵的自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