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师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李卫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党组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本次座谈会以“弘扬大师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大师精神是宝贵的优秀文化资源,弘扬大师风范,对引导教师和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大师一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意义重大。中国老教授协会将其汇聚成书,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编写好“大师风范”丛书,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精心做好“发行好、使用好”丛书的工作。建立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教育青年学生学习大师精神,掌握科学思想和方法,养成恪守诚信的良好品德,提升精神境界,打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
一是开展大师风范宣讲活动。组织部分作者进校园开展巡讲活动,在教育部网培中心举办大师精神系列讲座,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网络直播,并将视频上传公开网站供免费下载。会同中国科协等部门,组织各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宣讲大师精神,并将其作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重要内容。
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出版社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推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做好丛书宣传发行工作。组织在媒体发表书评和宣传推介文章;借助网络媒体发布出版信息,作为频道主推图书,最大限度扩大宣传推介效果。
三是融大师精神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大师先进事迹、高尚风范融入课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使大师精神植根于头脑。把大师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开展大师风范主题教育活动,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把大师精神融入实践教育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大师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
大师风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周远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大师风范”丛书(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及技术科学类)遴选了参加新中国建设、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66位大师,集中描写了大师们兼具人格和学识的双重魅力,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献身精神和高尚师德,构建成值得大力继承和发扬的大师风范。为编好这部丛书,中国老教授协会动员组织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一些部委、科研院所等30多个单位的81位专家、学者、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撰写工作,他们之中不少人是大师的弟子或亲属,亲耳聆听过大师的教诲、亲身感受过大师的人格魅力。由各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审定。
我们深深感到,“大师风范”丛书中所描写的大师们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楷模和表率,大师风范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资源,是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精神武器。他们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坚贞品格,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融汇中西、学贯古今的研究道路,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教书育人、勤奋敬业的高尚师德令人震撼和感动。大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大师风范”丛书是学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好榜样,是对青年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借助“大师风范”丛书出版的大好时机,在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的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宣传大师精神,学习大师高尚品德,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者系“大师风范”丛书编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