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生来说,考前一周无疑是最紧张的冲刺阶段,在这期间,部分考生会由于压力大而出现暂时性失眠,对此,张华建议,只要不是整夜睡不着就不需靠服用药物来辅助睡眠。“在高考最后阶段,考生容易出现课堂上打瞌睡、精力不集中,而晚上却失眠等白天低迷、晚上精神的生物钟。很多考生之所以会形成熬夜的习惯,除了想争分夺秒之外,有时也是因为发现自己晚上学习的效率很高,而白天倒一般,所以宁愿晚上多学一会儿,而白天则偷偷懒。但是高考考试是在白天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把最好的状态留在白天,而不是留在晚上。所以必须做一些努力来适当调节生物钟,将状态调成适应高考的模式,上、下午状态最好,中午和晚上则要注意休息。”张华认为。
为了保证白天精力充沛,考生最好不要在午休阶段、晚上睡觉阶段做高考模拟题,这样不利于调整应考生物钟,最好是保证上、下午这两个时间段成为一天中仅有的两个高度兴奋期,而其他时间,尽量不要做高度兴奋的事。把最兴奋的状态留在考试进行时刻,这是核心原则。简单而言,最好晚间按时睡觉,早晨按时起床,即便晚上晚睡,早上也要坚持早起,这样慢慢的也是可以把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状态的。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这是为了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间框架。这样不仅可以合理分配在高考三天中的精力,还可以令自己形成一种掌控感,觉得时间和事情的进程,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了这种掌控感,就不容易慌里慌张,有助于保持心态的稳定。
从现在开始到高考当天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将最好的状态留到高考那一天激发出来。从这一角度上讲,高考最后这几天,很忌讳每天都保持高强度的复习和考试,以避免高考三天进入状态低潮。高考前的最后一两天,则可以略微松弛一下,放松但决不放纵,不妨提纲挈领地浏览一下各科的知识要点。除此之外,张华还建议考生们尝试做深呼吸来放松,以便调整出自己的最佳应试状态。(记者 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