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 走进工厂——东营市第一中学化学学科基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培育和优化化学学科基地特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探究意识,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月23日,市一中2022级部化学组在学校教务处、团委、马占武化学领航名师工作室的鼎力支持下,高一化学组精心谋划,组织学生开展了化学社会实践活动。
市一中以化学特色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入挖掘校外课程基地的内涵,拓展和升华化学学科知识。通过对化工企业的了解和实地考察,选定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我校化学学科基地的"化工生产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实地体验化学知识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东营市俊源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打产品---环境友好型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氟利昂终极替代品,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石化项目,被山东省经信委列为“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扶持项目”,项目技术由集团技术人员自主研发,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协助设计,中科院煤化所全程指导,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同学们走进化工厂的实验室,实验室研究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讲解,给同学们呈现了他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从元素分析到馏程分析,从色谱分析到滴定分析,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了化学的奇妙,感受到了化学带给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便利。
同学们还走进化工厂的控制室,控制室刘主任讲解了化工厂的全自动平安工作程序及工厂各设备的用途。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了所学知识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并由此触发了与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实用科技的亲身体验,大量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导,让很多同学对化工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一些理性明晰的想法和全新的期待。
同学们最后走进化工厂的厂区安全观测点,郭学诗老师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展开讲解,从高压反应釜到常年不熄的火炬,从液体表面张力测试到原油精炼的工艺流程,从精馏塔的串并联到球形储罐与圆柱形储罐的区别,从产品的种类产量到产品的价值用途,使课堂知识得以纵向发展与横向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化工厂的参观,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了同城石油化工开展的特点,化工厂的企业文化,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前景;通过观看生产原料产品化的过程,亲身体会到了化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工厂技术员和学校教师的知识引领,让学生树立起化学知识营造美好生活的真切意识,强化了学生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通过这次活动,师生们获益匪浅,有效地将知识落地,与实践结合,未来这项工作将有序,持久地开展下去,让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