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总评】
2023年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继续保持以往风格,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保持了相对稳定,难度适中,试题立足于高中化学主干内容,强调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的亲密联系。在考查化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山东考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考查。试题梯度设计合理,契合考生特点,坚持“重视根底、立足实践、突出能力、不断创新”的要求,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准确表达了考试说明的要求,科学、准确、公平、标准,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全面测试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的潜质,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一、注重引领,突出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高中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新高考的化学试题基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发挥学科优势,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让考生感受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化学试题的立德树人作用。如:第1题以典型齐鲁文化特色为切入口,考查常见合金的组成,传统硅酸盐材料。
二、强化主干,筑牢学科基础
试题单选题尽管只有10小题,多选题也仅有5小题,但却集中体现了对高中化学主干与核心知识的考查,涉及内容包括化学与技术、社会及环境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用语、热化学、电化学、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化学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如:第2题考查盐酸、硫酸和硝酸的使用;第3题考查极性分子的判断;第4题考查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第6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鉴别NaClO、Ba(OH)2、Al2(SO4)3三种溶液等。
三、巧选载体,情境立足实践
立足化学科学特点,注重选取新材料、新药物、新催化技术等真实情境,呈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试题情境充分体现了化学的时代性和应用性,使考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有用的化学”,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化对信息获取加工、逻辑推理、归纳论证思维等关键能力,有利于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信息获取与加工是整个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基础,所取素材都是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有的是传统的工业生产,有的则是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这些情境对考生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考查的重点仍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充分体现出试题“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如:第5题以石墨层间插入F得到层状结构化合物(CF)x为情景,考查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晶胞的有关计算;第7题以抗生素克拉维酸为载体,考查有机官能团结构与性质,把物质结构融入其中;第11题以利用热再生氨电池可实现CuSO4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为情景,考查电化学基础知识,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第12题以有机物X→Y的异构化反应为载体,考查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的确定;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第20题探究水气变换反应的中间产物是HCOOH,考查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四、多维呈现,考查思维品质
试题在设计上很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要求。试题通过创设复杂的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对于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在信息获取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推测实际工艺过程中步骤、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考查化学计算等。试题对能力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项能力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其它能力,这一点在非选择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第14题以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应路径为情景,考查活化能,化学平衡题中基于图表数据的相关计算,与转化率变化有关图像的分析;第15题以HgI2(g)的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为载体,考查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因素及计算;第16题以卤素可形成许多结构和性质特殊的化合物为载体,考查键能、键长、键角及应用,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类型判断和晶胞的有关计算; 第17题以高镁卤水为原料经两段除镁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物质分离和提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计算;第19题根据根据杀虫剂氟铃脲(G)的两条合成路线,考查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
五、注重实验,发展探究能力
实验是培养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2023年高考化学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解释等方面加强设计,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对高中实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学重视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切实提升实验能力。如:第8题以乙酸酐醇解反应为切入点,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中的羟基含量,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 第9题以乙酸酐醇解反应为切入点,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中的羟基含量,考查化学计算;第10题以乙酸酐醇解反应为切入点,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中的羟基含量,考查定量实验误差分析;第13题制备Cu2O的工艺路线分析,考查盐类水解,氧化还原运用;第18题制备SiHCl3粗品,考查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
【考情分析】
题号 |
难度 |
考查内容 |
详细知识点 |
选择题 |
|||
1 |
易 |
化学与STS |
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常见合金的组成;传统硅酸盐材料。 |
2 |
中 |
元素及其化合物 |
硝酸的强氧化性;易水解的盐溶液的配制;苯的取代反应;淀粉、纤维素的水解。 |
3 |
易 |
物质结构与性质 (极性分子) |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
4 |
中 |
化学实验基础 |
常用仪器及使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实验安全。 |
5 |
中 |
物质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 |
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晶胞的有关计算;化学键类别与晶体类别间的关系;常见共价晶体的结构。 |
6 |
较难 |
化学实验基础 (物质鉴别) |
鉴别NaClO、Ba(OH)2、Al2(SO4)3三种溶液。 |
7 |
较难 |
有机化学基础 (官能团结构与性质) |
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烯烃的顺反异构;含有氢键的物质;酰胺的性质与应用。 |
8 |
较难 |
化学实验基础 (滴定实验操作) |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基本操作及步骤;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相关仪器。 |
9 |
0.40 |
化学实验基础 (滴定计算) |
酸碱中和滴定实质、原理;化学计算。 |
10 |
中 |
化学实验基础 (误差分析) |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
11 |
易 |
化学反应原理 (电化学) |
原电池原理理解;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新型电池。 |
12 |
中 |
有机化学基础 (官能团结构与性质) |
红外光谱;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的确定;有机分子中原子共面的判断。 |
13 |
难 |
化学工艺流程 |
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运用,化学实验评价。 |
14 |
中 |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平衡) |
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题中基于图表数据的相关计算;与转化率变化有关图像的分析。 |
15 |
较难 |
化学反应原理 (离子曲线) |
离子平衡,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表达方式;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
非选择题 |
|||
16 |
难 |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 |
键能、键长、键角及应用;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晶胞的有关计算;晶体类型判断。 |
17 |
较难 |
化学工艺流程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 |
18 |
较难 |
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 |
硅的制备;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物质含量的测定;物质制备的探究。 |
19 |
较难 |
有机化学基础 (推断与合成) |
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的命名;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有机物的推断;有机合成综合考查。 |
20 |
较难 |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
【备考指津】
一、夯实基础,注重细节
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常见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实验等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要着重关注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深度不够的内容,我们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科观念和思维方法落实到位,避免过多“死记硬背”。
二、织线成网,突出重点
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科知识融合,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构建知识网络,精心设计好知识复习专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融汇贯通,形成更加网络化、逻辑性更强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提取和运用。
三、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避免过多的僵化机械训练,此次模拟题给我们呈现很多新颖性、灵活性很强的命题案例,以后的高考题中,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新的情境、新的设问、新的融合、新的角度,我们要多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思维开放,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应对高考,能更从容接受高考的选拔。
四、明确考纲,把握方向
紧扣《高考评价体系》,研究高考试题,学习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把握考试方向。备考复习中不能好高骛远,以打牢必备知识为根本,能力培养为关键,素养培育为核心,价值引领为导向,不可一味求新、求变,不能一味加大难度、无限制拔高,应当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设计内容,把学生最需要的给他,让他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