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运用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迅速进入亢奋的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艺术的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涣散状态迅速集中起来,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明确新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1 导入的原则
1.1 关联性原则
导入内容既要与新课的重点联系紧密, 又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应观念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 都善于以旧拓新。这样便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知识同化和应用。
1.2 启发性原则
教师通过设问布疑、巧置悬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当然, 导入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其他恰当的方式(诸如表情、肢体语言等)有机结合。
1.3 直观性原则
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也是从具体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现象等概括出来的。从直观材料的观察或实验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的思维形成概念, 理解原理。这样更有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导入方法
2.1故事导入
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有故事情节的资源,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进入新知识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用一则故事引入:20世纪,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美丽动人,仪态万方。她曾热烈地追求萧伯纳。她在给萧伯纳的信中说:“若是我俩结为夫妇,生下的儿女,既有我美丽的仪表,又有你睿智的头脑,那该多妙!” 萧伯纳在回信中,幽默地回绝:“如果生下的孩子仪表像我,头脑却像你。那该有多糟!”学生哈哈大笑后,教师顺势引导:“萧伯纳的担心到底有可能发生吗?”在幽默轻松的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2.2 复习导入
教师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的进入新知识领域的一种导课方式。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只有在认识系统中找到与之相关联的旧知识作为“固定点”,促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才能使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系统而获得意义。在导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我先进行复习提问:
(1)基因的本质是什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主要分布在什么部位?(细胞核)。
(3)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在那里?(细胞质)
教师:细胞核中的基因是如何指导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的?
2.3 演示实验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我先进行了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射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液面升高。演示完了,我及时设计了问题串:
(1)漏斗和烧杯内的水分子是否都能通过半透膜?
(2)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原因是什么?
(4)如果用一纱布代替半透膜,结果会怎样?原因是什么?
(5)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应具备什么条件?
回答完上述问题后,继续发问:将活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能否构成一个渗透装置?水分子及其他物质又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这样就顺利的导入新课的学习。
2.4 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人方法。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引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
2.5 社会热点导入法
当今是信息社会,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加上高中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用广受关注的热点导入能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时,可以通过改编一则新闻引入: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而目前我国食品和饲料当中蛋白质含量检测最主要办法是“凯氏定氮法”,此法只能测出含氮量,并不能区别饲料中有无合规添加剂或违规化学物质,由此,价廉且容易获得的三聚氰胺便可以堂而皇之地代替了真正的蛋白质而混入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之中。看完后,学生肯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蛋白质到底是怎么构成的?为什么能在其中混入三聚氰胺?
3 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有针对性,忌牵强附会
虽然从根本上说,导课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导入,又有更具体的目标,要紧扣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不要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去摆什么“噱头”。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的差异来设计。
3.2 要简洁明了,忌拖沓繁冗
由于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不易在课的开头花太多的时间。冗长,啰嗦、不得要领的开头,不但没有美感,更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艺术性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达成事先要达到的目标。
3.3 要新颖有趣,忌平淡索味
根据心理学研究,新异刺激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求知欲望是他们聪明才智的激发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导入这一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去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能灵活的运用它们,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