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富名师工作室

教学研究

首页> 教学研究

新形势下生物教学的思考

发布人:王洪亮    发布时间:2018-09-26 点击量:2090

新形势下生物教学的思考

 

2016年初山东省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改革以高中教育为突破口,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对中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双休日、学生的作业量考试等具体问题都进行了调整或规范。笔者所在的东营市第一中学对这次教育改革积极响应,对出台的各种文件进行了认真的贯彻执行。

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是人心所向,它“将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还给了孩子、将健康还给了孩子、将创新能力还给了孩子”,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们的热烈欢迎。面对新的形势,高中生物教学将如何开展呢?这是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作为高考的“过来人”,刻在我们记忆里的高中生活是紧张充实而又枯燥乏味的。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形下,考试分数成了检测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教师的教学实际成了对高考和各类考试的应付,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不考的内容一律不教。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过分注重课本知识,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出现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这与教育的初衷是严重相悖的。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就是使教育回归到它的本源。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更要立足于全民族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这也正是高中生物新课标所倡导的。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不仅要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注意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要坚决摒弃“唯分而教,唯分而学”、“主知主义”“重学不重用”等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既是对素质教育改革大潮的顺应,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08年山东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对作息时间、双休日以及假期的时间安排进行了严格规范,坚决杜绝了高中以往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竞争,真正“将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还给了孩子”。但同时,作为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2.1 在备课上下功夫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备课是关键。备课的过程不仅是认真分析教材和大纲的过程,也是认真分析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过程。我们学科组一直实行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融在一起可以对教材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也便于教学材料的组织和教学道具的准备。在课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大在备课上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备课是没有止境的,记得在刚参加工作时,一个老教师这样告诉我,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发展,它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2.2.1 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这一点,笔者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尤甚,例如在复习《细胞代谢》这一专题时,由于板画较多,笔者精心制造了多媒体课件,大大节省了在板画和知识梳理时板书的时间,同时还增大了习题的量。

2.2.2 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例如在《细胞的增殖》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利用Flash课件演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将抽象的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对于“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这一难点也理解的更加深入,这是教师枯燥乏味的语言讲解所不能比拟的。

2.3 当堂训练,及时评价和分析。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是否起到了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当堂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当堂训练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又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同学,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对当堂训练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精。对当堂训练的结果要做到及时反馈,并对结果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3 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3.1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我们学校具有非常丰富的校内课程资源,并且面对全体师生开放。

3.1.1 实验室  我们学校生物实验室现有单目显微镜70台、双目显微镜130台、标本250多件、挂图300多件,另外还有电子天平、恒温箱、蒸馏水器、接种箱、无菌工作台、生物显微演示装置、冰箱、榨汁机等大型或贵重仪器设备。2007年,我们学校又对实验室进行了维修和新的配置,现在我们有4个“装备精良”的实验室,满足了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开设。

3.1.2 网络资源  东营市一中校园网始建于2001年,是东营市第一个基于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中学校园网络。 校园网分布在三个校区,有1000多个信息点,上网机器达700余台,是东营地区(除石油大学以外)最大的校园网络。为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我们还建成了近70个媒体教室, 8个网络教室及十几个网络办公室,信息点覆盖学校所有的办公区和教学区。总计硬件投资达700多万元。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进行了软环境建设,建设有东营市一中校园网站、资源服务网站等信息服务及管理网站,开发了一系列辅助教育教学软件。

3.1.3 图书馆和阅览室  我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共拥有图书8万多册,其中与生物学相关的专业书籍和科普书籍就有近1万册,可供全校师生借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课外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专业性的书籍还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

3.1.4 校内动植物资源 我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建“文明、和谐、生态、环保型”校园。目前我们占地150亩的校园里种植有白蜡、雪松、垂柳、洋槐、石榴、白杨等十多个树种近400株树木,玉兰、蔷薇、丁香、紫藤等几十多种花卉,道路两旁的空地上都覆盖着草坪,校园一角还种植有一片竹林。另外我们学校办公大楼前还有两个500平米左右的鱼池,里面放养了锦鲤、金鱼等多种鱼种。美丽的花草树木不仅装扮了我们的校园,也为我们的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3.2  大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东营拥有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入海口处的湿地生态园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刺槐1.2万公顷,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有达氏系鲟、白鲟两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里也是鸟类栖息地,主要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等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与30多种。距离我们学校不足1500米处坐落着国家建设部刚刚正式授牌的全国10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的明月湖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70.9公顷,平均水深1.5米,区域内有大面积的盐碱涂滩,是一块次生湿地,具有典型的盐碱地自然生态地貌和盐碱植物分布,是黄河三角洲独特的湿地资源的代表。这些宝贵的区位资源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是我们开展地方特色教学应大力开发的重要校外课程资源。

4 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以及校内外课程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还是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教育的重要手段。学习了《人类遗传病》这节内容后,笔者安排学生对人群中常见遗传病进行了调查。从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到实施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与社会交流的能力、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Copyright © 2016 东营市第一中学齐鲁名师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092号-1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或以上 , 1024×768分辨率以上游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支持:山东卓智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