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看法”解决实验评价题
二、实验设计题(化繁为简、应对有序)
1.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2)对照原则 (3)平行重复原则 (4)科学性原则
2.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
探究性实验 |
验证性实验 |
判断依据 |
实验目的表述为“探究××”或“验证是否××” |
实验目的表述为“验证××” |
实验结果 |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 |
对应题设,无须讨论 |
实验结论 |
开放,无明确结论 |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
结果及结论的书写格式 |
若××,则××。
(有几种可能,则写几种) |
实验结果是××,说明××。(只有一种情况) |
3. “四步法”规范书写实验步骤
(1)材料的选择及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
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
(2)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控制自变量)。
(3)给以相同且适宜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因变量的预测)。
注意事项:1、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实验材料、试剂;
2、要按照题目要求设计实验,例如有分组、编号要求的。
三、高频考点及得分点
1.写出本实验目的或本实验探究的课题
答案来源:题干中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坐标曲线图、表格、文字表述)”。
书写格式:探究(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若实验结果有明确的观察指标,则优先用实验结果中的观察指标作为因变量。)
2.请写出实验思路
书写格式:用某方法处理某材料,观察其对某方面的影响效果
答题要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及实验对象,而不是具体可操作性的设计。在控制无关变量时,实验思路中只要提到“相同且适宜”即可,具体操作时不同的实验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控制。
如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设置一系列梯度相同的温度,将淀粉和淀粉酶各自在所控制的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将相应温度的底物与相应温度的酶混合,在各自所控制的的温度下保温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3.写出实验结果
答案来源:将题中曲线图、表格、柱形图等数据呈现形式转化为文字描述,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检测指标、统计的数据等。
4.写出实验结论
问题形式:“该现象说明”、“实验结果说明”“实验结论是”等问题,都是回答实验结论。
答案来源:结合实验目的和实验结果综合回答。
书写格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注意事项:(1)要体现量的变化,否则不得分。
如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根,浓度过高抑制生根;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酶的活性由低到高然后再下降。
(2)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然后结合整个实验过程作答,否则易失分。
实验题往往设置多个自变量,但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时,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某个自变量单独分析,然后综合组织答案,否则会模棱两可,无从下手,最终表达偏颇。如实验结果的表述形式为坐标曲线图,且有多条曲线,实验结论包含两方面:横坐标(自变量1)对因变量的影响(即每条曲线的变化);(自变量2对因变量的影响)不同曲线的比较。
5.写出某实验现象的原因
书写格式:搭建“因果桥”,详细叙述“因”与“果”之间的过程,即将“桥”搭建好,让“因”自然过渡到“果”。
例1.当CO2浓度降低时,光补偿点右移的原因(因:CO2浓度降低;桥: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基本不变,要使光合和呼吸速率相等,则需增大光照强度;果:光补偿点右移。)
例2.CO2浓度突然减小,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的原因(因:CO2浓度降低;桥: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减小,C3的还原速率基本不变;果:C3含量减少)
注意事项:要精准全面,否则得不到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