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的教学设计
东营市一中 韩艳丽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第三章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基础。本节虽涉及多种细胞器,但重在让学生形成对各种细胞器的感性认识,能从形态上识别各种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重点是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 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2.举例说明各种细胞器执行着不同的生命活动。
3.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4.能够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上的各项生命活动;能够形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
3 教学过程
3.1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视频,介绍细胞自噬与溶酶体。顺势提问:细胞自噬与哪种细胞结构有关?学生很容易说出,溶酶体。教师进一步引入:溶酶体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细胞器,那么,什么是细胞器呢?引出细胞器概念。
教学
环节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引出课题——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板书) |
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
||||||||||||||||||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认识各种细胞器
了解细胞器的功能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
回顾旧知,启发新知::初中我们学过两种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那我们就从这两种细胞器开始,认识一下各种细胞器。
展示图片:展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从形态和结构上认识这两种细胞器,并了解相应功能。
【自主学习】认识各种细胞器
要求:阅读教材P46图3-7,认识各种细胞器。
【合作探究】模型构建
要求:小组根据动物或植物细胞模型,选出所需细胞器,并摆放在细胞的合适位置。
归纳: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哪些区别?
【自主学习】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
1.阅读教材P45-P46,完成表格。
PPT出示细胞器和相关功能连线,学生抢答
2.归纳:将各细胞器按功能进行分类:
①与能量转换有关:
②与物质合成与分解有关:
③与物质运输有关: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资料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为何先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上?
(因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同时也说明蛋白质合成后进入了内质网)
结合内质网的功能,推测蛋白质为何进入内质网?
(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2.17min后,放射性又出现在高尔基体,说明蛋白质又到了高尔基体,推测高尔基体在此处的作用?
(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蛋白质)
3.117min后,放射性又出现在细胞膜内侧的囊泡中,说明蛋白质被高尔基体加工好之后,要被包裹在哪里才能运到细胞膜处?
(囊泡)
进一步推测: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并不相连,那么,蛋白质也需要被包裹在囊泡中进行运输。
【学生归纳】
1.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依次经过哪些细胞器?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2.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结构?
3.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囊泡是如何运输的呢?
播放囊泡运输模拟动画,进而展示细胞骨架和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方面的重大发现。
教师引导:对细胞来说,哪怕一个囊泡的运输,也是精确调控的。 |
教师引导重点学习线粒体和叶绿体两种细胞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
||||||||||||||||||
课堂小结 |
细胞器
是你,线粒体
给了我热情洋溢的力气
是你,叶绿体
给了我氧化分解的底气
是你,核糖体
给了我承担生命的物质
是你,溶酶体
给了我抵御疾病的功力
是你,中心体
给了我细胞分裂的纺锤体
是你,高尔基体
给了我一个个包裹快递
还有你,液泡小弟
是你让我变得坚挺屹立
还有你,内质网,
加工修饰了生命的美丽
是你们,兄弟们,细胞器
是你们给了我细胞代谢的奇迹
教师总结:细胞器之间不仅有分工,也有相互合作,不但细胞器这样,细胞的各种结构都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从而保证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的进行,使细胞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高度统一的整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