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一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在这一节的引言部分,教材强调了免疫系统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将免疫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由于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本节教材只是做了简单的回顾。本节的重点是关于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免疫学的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很多,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意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概述免疫学的应用(计划免疫)。
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教材,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释图和绘图
2.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计划免疫的原理
3.引导学生构建模型并进行修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关注计划免疫的原理及过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
教学设计
一、播放“接种疫苗”的视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二、免疫系统的结构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并且通过多种途径知道免疫的有关知识,在这里教师与同学共同回忆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
结合图2-1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5,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人体的三道防线
三、引入体液免疫的学习
结合学生已有的免疫学知识,直接提出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并以抗体为突破口探讨体液免疫。提出新课题:第三道防线是如何产生抗体的?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四、学生探究体液免疫的过程
学习指导
阅读教材P37第2、3、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
2.这些免疫细胞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五、模型构建
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和箭头线,尝试构建体液免疫模型,并鼓励学生进行补充与修正、相互学习。
六、联系实际,运用体液免疫的知识探究计划免疫的原理
1.可见展示“乙肝五项”检测报告单,提出探究问题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体液免疫的过程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构建乙肝病毒侵入后,机体产生反应的体液免疫过程模型。
3.师生共同对模型进行修正
4.播放视频“乙肝疫苗的接种”
5.介绍我国在计划免疫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七、课堂小结与提升
在课堂小结中,提出新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