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三

1988级校友 徐永江

发布时间:2020-09-09 点击量:5827

  

  徐永江,东营市一中88级首届毕业生,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留美,就职于制药行业多年,现在美国强生公司工作并长期投身于义务传播中华文化的活动中。有幸收到首期《东营一中人》的约稿, 督促自己总结一下十多年来服务社区,传播中华文化的历程。

 

 

 

传播中华文化 服务当地社区

自从2000年来到美国,从大学象牙塔走到公司里的工作岗位, 亲身接触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感觉到普罗大众对华人的看法多数依旧停留在中国城的旧印象中。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发, 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济的崛起,中美之间交流越来越的多。把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给当地社区,加深社区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非常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当地华人,对中国的认同感。坐落于宾夕法尼亚州的长城中文学校是一个传播中华文化的良好平台。从2006年举家定居宾夕法尼亚州,我就参与学校的服务工作。2008年参加学校理事会,并长期负责学校管理工作。2016年担任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至今。

十多年前,带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期待, 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我投身于长城中文学校管理团队。从那以后, 中文学校就融入了我的生活。我的呼吸,我的一言一行都带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围绕在家庭-公司-中文学校之间展开。多少次,当刚刚结束繁忙的公司工作,闯入脑海的是中文学校的活动安排和日常运作,或是电话,或是电子邮件,或是微信,不停的与管理团队,相关老师和特定小组讨论,积极的向社区传播我们的灿烂的文字文化。不懈的努力浇灌了硕果。我校毕业生都按时通过中国国家汉办的HSK 四级的标准化考试。毕业生代表Lily Schewab (中文名字:徐百合)是一个美国土生土长的黑人女孩子。当百合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文文字的理解时,当她感谢中文学校和管理团队时,我激动的流出了欣喜的泪水。 同时,我也常常被华裔毕业生的感言所激励。有位同学写到:“当我四五岁时,我特别讨厌自己的中国文化传统,因为我在吃米饭时,同学们在吃披萨和三明治,我觉得跟他们比自己很奇怪,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像白人一样......经过中文学校的学习,我了解了爸爸妈妈来自具有悠久的文化的国家,那些文化其实是我作为亚裔的另一部分,如同来自欧洲的白人一样。现在,我正在学习亚洲文化历史,艺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我可以为我的华裔身份而自豪”, 还有的同学自豪地写道:“同学们羡慕我会用筷子,羡慕我可以吃到地道的中餐,可以回中国旅游探亲。” 

我们的中文学校不仅仅提供中文课程, 还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课,例如:画画课,民族舞蹈课等。学校里的小木兰舞蹈团是走进社区传播文化的模范。无论是在YMCA的文化周的活动中,还是在Lower Merion学区的世界文化活动中,都积极向社区展示中华舞蹈的魅力。其中,Upper Darby市长亲自颁发奖状表彰舞蹈团对社区文化多元化的贡献。 在著名的宾州大学中国文化节上,舞蹈团的学生们的专场演出座无虚席。那翩翩的舞姿和飘逸的长袖伴随着美妙的东方韵律,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当师生们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会上欢声笑语时,当学生们的东方风格的画作赢得金奖银奖时,当旗袍美女们七月四号走在费城国庆游行队伍中时,当带领着60余位华裔少年参加寻根夏令营时,我知道,中华文化已经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中。

有欢笑就有泪水,不时出现的各种质疑,资源的限制,学校场地的变动也常常让我夜不能寐。我时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积极向上, 坚持传播中华文化的初心不改。非常感恩一直支持陪伴我的管理团队,理事会和校委会的全力支持,真心的鼓励和安慰,让我在途经的岁月中,不为杂音所烦扰,专心做自己的风景。让我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在世事繁杂的历练中,沉淀了浮躁,昂起头来关注长远的目标,在仰望星空时多一份风清月明的情怀。

家人和朋友曾多次问过我何苦做这个没有任何物质利益的工作。我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长期性的任务,但它惠及的不仅仅是美籍华裔,而是整个世界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了解和理解,尊重和接受。 

岁月如歌,十年奉献,风雨兼程,不变的是目标,是责任,是对社区对社会对中华悠久文化永恒的公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