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人生凤凰涅槃——我的成长之路
李爱民,男,1973年2月出生于东营市河口区四扣乡西五村。1985年毕业于西五村小学,1989年于义和中学初中毕业,1992年毕业于东营市一中,199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同时进入东营市垦利石化总厂工作。2000年12月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留校任教。2009年12月在厦门大学博士后出站,一直在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工作至今,现任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
懵懂人生凤凰涅槃——我的成长之路
我出生在河口区四扣乡的一户普通农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的记忆里面,整个村子安静祥和,家家都住着土坯房子,只是房子的高低和宽窄略有不同,也没有院墙,房前屋后都有一块长着各种蔬菜的菜地,我们吃的菜就产自这里。在我家房子西面的土地上还有父亲种的一席子烟叶,收获后烤制好父亲就可以卷旱烟抽了。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他们所熟悉的工作就是每天下地干活,侍弄地里的庄稼。我的儿时正处于农村集体经济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时期,此时中国的整体经济还非常落后,我只记得农村中吃的都是窝头咸菜,有好多孩子多的人家每年春天就开始借粮食吃了。这都是我的懵懂记忆,就是在这种懵懂的状态之下我逐渐长大。
虽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但他们对于我的教育还是重视的,尤其是母亲更是关心。我记得我们村子规定9岁才能上学,我当时8岁,母亲领着我找了老师才提前一年进到学校。进入学校后,我会按部就班的到校上课,学好老师教的内容,完成不多的课后作业。可能是那个时间认真学习的同学较少的原因,我的成绩还不错,在学校中得到了一些奖状,回家后也会向父母显摆一下,父母只会稍稍表示高兴,说两句鼓励的话而已。我们的小学共5个年级,1、2和5年级在我们村,3、4两个年级则在其他两个村,我则在三个村子之间跑来跑去的上学,在学校里充满了乐趣。
小学毕业后我进入四扣中学读初中。由于学校的宿舍非常破旧,窗户都没有玻璃,冬天很冷,我就跟大一些的同学一起借宿到四扣村的村民家中,晚上下晚自习后回去睡觉,早上到学校上课,每周上课5天半。这时我们学生都是从家里背干粮、带咸菜到学校,在学校的公共食堂里面热一下吃,3天回家拿一次干粮。回家的日子是幸福的,虽然家里贫穷,母亲总会做一点调样的食品让我们吃,然后说一些鼓励我好好学习的话。初中期间我成绩一直不错,排在年级前列,但整个学习过程跟小学差距不大,由于我们是落后地区,连一本课外书都没见过,主要是学习课本。这就导致我们实际学习效果极差,当年我们参加中专考试的那一级的同学全部名落孙山。带着无比的遗憾,我进入到义和中学复读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接触到了原先没有见过的课外书,学习的范围也大大扩大,虽然成绩比不上原先靠前,但仍然是名列前茅。
1989年我考上了东营市一中,对于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我来讲这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大地方。到校之后学校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崭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从没进过的先进实验室、干净舒适还有暖气的宿舍、全东营市最好的老师、还有来自全市各地的同学们,感觉真的太幸福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浑身充满了力气,自己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这样好的条件和父母的期望。在这里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也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在此过程中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帮助,是他们使我尽快适应了高中生活并不断取得进步。不过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还是存在自卑心理,因为班上好多同学都来自市里,条件比自己好很多,这也影响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导致自己在高考中发挥欠佳。高考后我只考了个委培专科,进入石油大学(华东)学习,大学期间自己心里一直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努力学习。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山东省各个地市的本科线都不一样,有些同学的招生分数仅比他们当地的本科线低1分,远高于我们东营市的本科分数线,更远高于我考的分数。我通过努力学习,保持了成绩的班级第一,找回了高考带来的失落。
1995年毕业后我进入东营市垦利石化总厂化验室工作,跟工人一样每天倒班,上一个班休息1天,工资是很低的,这个时期也正是我国工业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在这种工作过程中我体会到我必须继续努力,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于是我开始复习功课准备考研。考研的准备工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由于是专科,我们大学学的课程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我要在上班间隙中好好复习,有时也会利用上班中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经过大约2年的准备,我于1998年考上研究生,后来我又考取了材料学科的博士,然后留校任教。但考研后专业发生了变化,由化学化工类专业改为了材料类专业,这样也改变了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
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感慨万千,自己一直都处于一种懵懂状态,在当时情况下对事情的理解与看法都不透彻,只有仔细回想时才发现原来当时自己处于一种非常不错的状态。尤其是高中阶段,学校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同学也是最好的,真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给了我平凡的儿时生活,也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感谢我的母校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感谢我的老师把我带到了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感谢我的同学们给了我不一样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