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女,东营市一中1993级校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山小学教师。1990年毕业于东营村小学,1993年毕业于辛店镇中心初中,1996年毕业于东营市一中,1998年毕业于淄博师专。仰望星空,她用信念编织着教育梦想;脚踏实地,她用智慧播撒着书香。从教23年,她立足教学教研,关爱和资助贫困学生,为孩子们撑起一方向善向美的晴天。举翮思远她真心真意地用行动注解着“求索”的教育情怀和“致远”的事业愿景。先后被评为东营市小学英语教坛新秀、市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市青年骨干教师、市兼职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指导教师、东营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东营区工会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开发区最美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执教市区级公开课二十余节;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成员、开发区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宣讲专家;2021年10月当选山东好人。
你是我最美的相遇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小时候我经常扒着教室的窗子看爸爸上课,看妈妈给学生辅导作业。那时候的农村学校还比较乱,全校老师收拾不了的班级就会交给我爸,不出仨月再难搞的班也会被他收拾下来,“刺儿头”们对我爸十分敬畏又亲近,经常到我家玩。可那些年我家后窗的玻璃也没少被这帮皮孩子的砖头砸,炒菜的大勺里动不动一锅玻璃碴子。那时候我就想长大了干啥也不当老师,坚决不受这个气。
十四岁,我懵懵懂懂考进了市一中,头一次离开父母开始了住校的高中生活。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风格迥异的老师:傅祯祥、林贵池、姜松林、张健全、崔洪兵、燕乐法、张立波、刘永华、任成杰……还有我的班主任袁平。他们或稳健内敛、或风趣幽默、或感性热情、或严谨细致。在我班级排名倒数第二的时候都没有放弃我,鼓励我高三攀升进前十五名。在我最美好的青春里,是他们给予我正直、善良、向上的品质,让我成长为一个三观端正眼界开阔不断进取的青年。
十七岁,我走进了淄博师专,成为政史系的一名学生。市一中涵养出来的自信大方让我很快在同学们中脱颖而出,高中时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我的素养和能力,特别符合淄博师专“一专多能”的要求。实习时我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独自坐在角落里,当轮到他朗读的时候,他胆怯的看着我就是不出声,周围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喊叫:“老师,他是个笨蛋,他就是啥也不会!”我制止了孩子们的吵闹,走到他身边,微笑着对他说:“来,跟老师试一试!”我耐心地等着他,终于他磕磕绊绊地读起来,当他朗读完,我对全班同学说:“你看,他不笨,只是需要时间。我们每个人做事情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他需要按照他的节奏来做事情。”那个男孩子的眼睛渐渐地亮起来,那天起他上课不再低着头,而是目光灼灼地听讲、回答问题。这是我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孩子情绪的变化,感受到老师这个职业的神奇,原来一句话就可以点燃一个生命。
十九岁我真正地走上了讲台,在一所农村学校任教。那时候还有所谓的“分流班”,就是将升学无望的孩子分出来,老师只要完成授课任务、管理学生不出事儿就可以了。19岁的小老师面对17岁的学生,要怎样才能鼓励他们重拾信心呢?第一次见面大家都垂头丧气,我没有上新课,要求每个人为我介绍班里的一名同学,必须说出他的姓名和三个优点。随着同学们互相说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品质,课堂气氛越来越高涨,最后我让每人写一篇自我介绍,写出自己的优点,越多越好,写出自己的目标,越具体越好,我一一批阅回复。多年后我收到一封学生的边疆来信,他告诉我永远忘不了我在他的作业上写的那句话“任何人都可以瞧不起你,但是你自己不可以!”他说靠着这个信念,他上了职高参了军,为祖国驻守边防。读着信,我的眼眶发烫,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够影响了一个人,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第一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我心里升腾。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到过不少学校任教。看到过各种各样的家庭,各种各样的学生。我越来越清晰,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教育要从爱开始。孩子们需要倾听和理解,哪怕我拿出一点点爱,也是可以播种善良和温暖的。我的学生,我不需要他们个个成栋梁,我希望他们学会做人,学会自洽,学会与世界相处。
三年级的小成,总爱推搡同学、吐口水,浑身上下没有干净的地方,是全班公敌。经过了解得知他的父母靠收废品维持家用,对孩子疏于关注。我一次次地与他父亲沟通,起码给孩子洗澡搞好卫生。主题班会上,我与同学们分析他爱惹事背后的原因,孩子们明白了他是在寻求关注、渴望友情。当我问大家愿意跟他做朋友、陪他变优秀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大喊“愿意”,小成的眼泪一下子滑落下来。从此这个孩子不再招惹同学,对班里事情特别热心,有几门课甚至能考到接近满分。
四年级的小宇,同父母关系特别紧张,在班里也很暴躁,一不开心就大喊大叫甚至动手打人,拒绝与我沟通。在一次次的冲突中,我保持公平公正,该处理他的地方绝不手软,该维护他的地方一定让其他同学心服口服。慢慢地我取得了他的信任,他吐露心声,觉得妈妈对他期待特别高、控制特别严,他不知道如何处理。我立刻跟他的妈妈联系,指出她教育上的问题,我很庆幸这个妈妈特别善于反思和调整,很快地修复了亲子关系。小宇的眉头越来越舒展,情绪越来越稳定乐观。时至今日每每看到他和妈妈在一起开心微笑的照片,我仍觉十分温暖。
父母都是聋哑人的小静,仅靠年迈的爷爷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我多方协调为她捐助4000余元,并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让她不再为上学发愁。学生小萱几乎天天都穿着同一身衣服,还极不合身。我立刻进行家访,得知她的妈妈患有轻微精神疾病,家里还有一个九年级的姐姐,母女三人就靠妈妈做保洁的微薄收入生活。孩子说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都是穿亲戚送的旧衣,我就定期给孩子送上新衣服和鞋子,承担了孩子的午餐费用。隔三岔五给孩子妈妈打电话交流孩子情况、疏导她的情绪。妍妍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与爷爷奶奶弟弟相依为命,我主动承担了她的午餐费用,为孩子申请困难救助,她总爱扯着我的衣角悄悄叫一声“妈妈”。这样的故事数也数不清讲也讲不完,我的爱心和耐心也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连年被选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这仿佛是一场生命的双向奔赴,我成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我。我长期资助了三个家庭特殊的女孩,被评为2020年度开发区最美教师、2021年11月当选为山东好人。
23年的一线教学,我先后任教过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英语,又到小学教过语文后来应学校的需要扎根到小学英语这个学科。我深知,课堂教学是一名老师安身立命之本。非科班出身的我,硬是逼着自己从零开始,报网课练发音,我庆幸高中时崔洪兵老师教给我的纯正美音还没有忘光。无数个夜晚,我独自观摩优质课录像、聆听专家讲座,笔记和反思写了一本又一本;无数次赛课,我备课、做教具、对着镜子空讲熬到凌晨两三点。我把握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总是坐在最前排,抓住一切可以与专家互动的机会,专业素养得以快速提升。从市教学新秀、市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到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我默默地整整拼了八年,一刻也未曾放松。我牢记着一位教学前辈的话,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热爱,要耐得住寂寞、深耕细作。渐渐地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收获了许多认可,多次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近几年执教市区级各类公开课20余节,被聘为东营市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的指导教师、东营市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开发区小学英语兼职教研员,我指导的青年教师也都成长为东营市小学英语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
当教师不是我的梦想,却成为我一生最美的相遇。23年的教学生涯,犹如尘与土,普通而琐碎,将教师的职业操守深深地刻到我的骨血里。我经常能在市里一些活动中偶遇当年在一中时的恩师,时至今日,老师们还经常点拨我。或者把最前沿的教科研成果分享给我,或者把自己写的教育文章发给我学习,或者指点我教学管理之道。我常注视他们的背影,如东营教育的一座座丰碑,让我仰望而追随。我想,当老师是要有点儿情怀的,我从一中老师身上学会了奉献、尊重和爱,并延续给我的学生。在东营,有许许多多一中的毕业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如此平凡,如此努力,如此温暖。
教育家于漪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我仍然在学做老师的路上,努力成为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是我的永不止歇的追求和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