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十

国旗下的演讲

首页> 隐藏栏目> 国旗下的演讲

走进万古江河 传承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18-09-17 点击量:2478

2016级17班 刘晋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2016级17班的刘晋升,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走进万古江河,传承中文化

钱穆先生在其著作国史大纲中曾提到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的确,这种温情与敬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根本。有了这种温情与敬意,我们才能真正的尊重过去,理解过去,乃至于反思过去,在过去中寻找未来的方向;有了这种温情与敬意,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史为鉴,在上下五千载春秋中上下求索,和大人君子一路同行,领略那高山仰止的精神世界。在这种温情与敬意下,一代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壮歌。

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时代需要新思想,追求深刻而隽永的文化是全社会共同的文化导向,一个民族因有文化而复兴,一个国家因有文化而强盛,一个人格因有文化而独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华民族的文化源于传统,传于经典,我们国家的国格,我们民族的灵魂,都已经在历史中塑造千年,更对当今时代的进步意义非凡。我们的国家拒绝1984,拒绝娱乐至死的物质迷思,我们的社会追求和谐,追求文明,追求天下大同的终极理想。为此,总书记始终注重对历史,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号召全社会学习国学,学习传统文化。社会上,国学小名士、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相继播出,中华之星,青春国学会等文化赛事热度日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爱国学用国学的文化氛围。    

    回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的学校更是传统文化氛围浓郁,一进校门便可看到的三和鼎,信息楼上悬挂的巨幅楹联,敬学的办学理念和五圣十二贤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不在大局上引领着全体一中人,走向历史,走向传统文化。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一中的校园里不仅有大楼,更有大师,更有名师,在一位位学养见识俱佳,风范水高超的教师的带领下,我校的教学屡创佳绩,先修教学更是全市领先。在我们的学生生活里,更有一中诗词大会,更有鼎祈传统研习会,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传递。

回到国学,回到历史,真正重要的不是形式也不是载体,而是那条从秦汉到明清,再从明清到今天的精神脉络,关于这条精神脉络,把握他,传承他,发扬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学习历史,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担当,要情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向。我们向往名士,是留恋他们的洁身自好,我们倾慕名士,是因为我们愿意追随他们的忧国情操,可我想,我们每一个少年人要做的,是要做当日之名士,是为民族之复兴,是为国家之富强,让我们只争朝夕,承担起少年的责任。而这样的责任是在不断的修养自身的过程中去实现的,唯有多读书,读好书,在文化经典中观照自己,观照社会,才能真正的立德树人,找到自己的历史角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史中有笑,烽火诸侯,千里江山,只做烟消云散,史中有泪,河阴之变,两千公侯,唯余黄沙漫漫。史中有轻重,文治武功,鸿毛泰山,多少黎民兴叹。史中有千秋,唯手中这一方铜镜,映照那春秋迭代。太史公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之珍,在明镜,所以照形。史之贵,在古事,所以知今。历史一直都在前进,历史从来不会等待,历史会给犹豫者以警醒,历史更会给进取者以光明,所以今天的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修养自身中完善社会,继承那横渠四句所强调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