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十

国旗下的演讲

首页> 隐藏栏目> 国旗下的演讲

传承藏今古 家风香万年

发布时间:2018-10-23 点击量:2600

2018级24班 陈珺琦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二十四班的陈珺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藏今古 家风香万年》。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意谓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

    家风,顾名思义,即为一家人的处世之风。是家族中先辈对后辈的默默影响,是家庭信念的隐形传承,如同姓氏般一脉相承。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无数辉煌的伟人,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国粹的精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则认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

    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来受世人景仰。司马光虽位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编写了令人们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这无疑体现出,司马光“俭以养德”的优良家风,成为了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子孙孙的道德品行。

    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曾用树枝画地教他识字。由于他勤奋自学,又从名师,后来文章名冠天下。欧阳修学识渊博,自不待言。长子欧阳发受其父严谨求实学风的影响,年少好学,因而颇有学名。二子欧阳奕,也继承父亲的学风,饱读经书,持之以恒,在学术中也有一番作为。俗话说:“学贵恒”,可见,欧阳修倡导的“乐学”家风着实可学。

    家风家训不仅在古代的文化与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在当今社会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幼以来,父母便教育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始终秉持着这古人流传下来的传统与美德。从孟母三迁到鲁迅教子,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是一个家族灵魂延续,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