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十

国旗下的演讲

首页> 隐藏栏目> 国旗下的演讲

教育为公 修身立人

发布时间:2019-01-07 点击量:2369

2016级13班 赵金磊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为公,修身立人。

大家一听到“教育”二字,都会联想起许多名贯古今的教育家——从孔孟墨荀到康有为、蔡元培。教育无论是对受教育者还是施教者都有着重要独到的意义。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是教育史上的一颗星辰,用自己的生命温润了全中国的人.

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点击可下载观看)

就是这段复旦大学青年讲师熊浩题为《万世师表》的演讲引无数人感动落泪。他在演讲中引用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我就是中国一介平民。几十年的学校教育把我往西方贵族的方向渐渐拉近,而经过一番彻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中国平民的道路上奔涌回来了”,深深打动了所有听众。

因为这次演讲,熊浩花10天时间,第一次全面了解了陶行知,“这个用自己的生命温润了全中国的人,他也成了我从教生涯中的一颗星辰。”

在熊浩看来,陶行知是送教育到农村的“中国支教之父”——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他坦言,自己虽然无法做到陶行知这样,但能够做到的是,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让学生看到有着好的价值观的人,应该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得很好的人。然后才是达则兼济天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每位同学现在都是幸福的受教育者,很有可能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度过,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无论是他者的教育还是自我的教育。但是,我们终其一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位教育者,因为“为人师表”这几个字承担了太多的奉献、责任和爱。

所以,当大家谈到教育时,我们——此时伫立在校园中享受着教育的我们,抑或是现在或者将来站在讲台上施教的各位,应该想些什么呢?

从小到大,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导师,除了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有谆谆善诱的教导,我们维持着这样一种教与被教,爱与被爱的关系,也从中流淌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传承,父母无疑是我们的导师,不但教导而且养育我们成长。当大家谈到教育时,我想我们应该尊敬父母这类教育家,为了孩子的诗和远方可以放弃自己一切,用生命温润生命。

陶行知先生还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看看一路陪伴我们走过来的老师们,他们对学生的严厉和和蔼,批评和关怀,早已超出了职业和工作的范畴,他们是在努力用自己最有魅力的人格去感染去培育一个个更加真善美的活人。当大家谈到教育时,我想我们应该珍爱老师这个群体教会我们的知识、能力还有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是一种高级的技巧和艺术。作为学生的我们一直习惯于受教育者的身份,实际上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更应该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学会自我教育——或许我们的一次自我激励,一个独立的决定就是自我教育的开始。当大家谈论教育时,我们可以不再惯性的按照受教育者的姿态去聆听和接受,我们还可以去自我实践,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奋斗。

今天,当大家再次谈到“万世师表”时,我们感谢陶行知先生用他的一生温润中华大地上渴求知识的生命;当大家谈到“教育”时,我们要想的还有尊敬、感恩以及自我奋斗。

老师们、同学们,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以修身立人为本。施教者秉承一颗真善美的心,受教者传承一份真善美的意,齐心协力,为苍莽中华大地燃起知识的光芒!愿你我望眉目有山河,澄澈明朗;愿心中有丘壑,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