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一片“绿荫”
高一语文 付孟科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添一片“绿荫”》。
吹面不寒杨柳风,在熬过烈烈寒冬后,春风悄至,于是,在最美的季节里,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新的希望和蓬勃的生机也在天街小雨的润物无声里于每个人的心里萌动、欢跃。
三月是一个春花灿烂、绿色盈眼的月份,也是一个播种行动、收获文明习惯的时节。明天,我们将再次迎来一个孕育绿色生命的节日——第33个植树节。
早在1893年,孙中山先生起草《上李鸿章书》,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来倡议春季植树;到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将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再至今年以“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全国植树活动。一百多年里,三十多个植树节,涌现出了杨善洲、马永顺这样“感动中国”的楷模,更多的则是从内心深处对生命、绿色与希望爱护的平凡人,他们默默地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家园添上一片片绿荫。
作为有理想、有信仰的中学生,大家更应该怀着对希望、绿色与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如去年等待金杏、山楂成熟,共同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般,以主人的态度去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我们的城市,去添上一片绿荫。
在这里我想与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1985年,牛津大学有着350年历史的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经检查,大礼堂的20根横梁已经风化腐朽,需立刻更换。但每一根横梁都是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为了保持大礼堂350年来的历史风貌,只能用橡木更换。在那个年代,要尽快找到20棵巨大的橡树已难之又难,即使有可能找到,但每一根橡木也许将花费至少25万美元。这令牛津大学一筹莫展。
这时,校园艺所来报告,350年前,建筑师建礼堂时还请园艺工人在学校种植了一大批橡树,如今,每一棵橡树的尺寸都已远远超过了横梁的需要。
这个故事可能让人想到很多词汇——可持续,资源,长久,环境等,但这些都显得太弱。
只有一种力量才是最关键的,那就是发自内心的“信仰与责任”。
因此,如那位建筑师一样,为校园添上一片“绿”,还包涵在自己的“心田”种上一棵责任与文明的“绿树”,并用心培育,让高尚的品德在心田茁壮成长,长成一片满怀高尚信仰与希望的“绿荫”。
去年,以“守护金杏,共享喜悦”为发轫的各类德育引导、赏识教育活动已经遍及市一中校园,如今,我们更应该加深理解,与“学雷锋活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积极践行有意义的事。文明的意识与行为习惯,体现处不是寻求别人表扬的作秀,而是内化为自觉行动的细节。
当你弯腰捡起地下的一张纸时;当你及时关上走廊里亮着的灯时;当你认真关紧白白滴水的水龙头时;当你下课、集会做到有秩序、有礼貌,而不是高声喧哗、嬉闹时;当你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草坪,不攀折树枝时,你成长了,因为你是真正听从的内心对文明标准的感应,把对校园环境的爱护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与行动。这就是绿色的希望所在。
我们仍然记得去年冬天阴郁雾霾的伤害,我们也感受到前几天沙尘的侵扰。爱护环境,播撒绿色,要在日常的行动中体现;绿化环境,美化心灵,要让文明、高尚的思想永驻我们的心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学们,年轻有朝气的你们如美丽市一中校园里的“一排排年轻的白杨”,让我们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在充满希望的三月,为心中添一片“绿荫”——种下爱护环境的意识;为学校添一片“绿荫”——爱护我们美丽校园的一草一木;为城市添一片“绿荫”——践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和要求。
让我们共同让意识引领行动,让行动成为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不仅我们的城市将绿树成荫,秀丽宜居,我们校园也会站起一棵棵为之骄傲的“参天大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