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十

国旗下的演讲

首页> 隐藏栏目> 国旗下的演讲

养文明习惯 做文明学生

发布时间:2017-03-06 点击量:2369

罗丽芳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纵观历史,有多少名人以礼待人的故事在广为流传,有多少志士厚德载物的佳话被代代歌颂。孔融四岁,知礼让梨,家喻户晓;刘备隆中,三顾茅庐,妇孺皆知;清朝宰相张英,“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的礼让仁厚让人敬仰;就连神话故事《西游记》中,唐僧知书达理的儒雅风范与徒儿们的粗鲁无礼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在诙谐之余深感文明礼仪的价值!   

相反不讲文明礼貌不仅有损个人形象,甚至还会使国家尊严受到严重损害。有一次清朝使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就因为在公共场所吐了一口痰,就被外国报纸大肆渲染,不仅损失了人格,也让国家蒙受了耻辱;在著名的法国艾非尔铁塔下竟赫然张挂着用汉语书写的警示语:“不要随地吐痰”“不准乱扔垃圾”诸如此类的尴尬现象,无一不在无声的鞭挞着有良知的中国人!   

在听完这些事例之后,不知同学们对“文明”是否有了新的认识,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说到底,文明是一种自尊。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首先要尊重别人,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文明的人。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走廊里、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如,随处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打闹,推推搡搡,随意撞击门窗,也不觉心疼。还有,个别同学讲脏话、粗话,随意损坏花坛、树木,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成人成才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会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一个学校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但首先要接过中华文明的接力棒。做文明人,用文明语,做文明事,成为一个真正文明的人。

同学们我们是校园文明的受益者,更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到我校正在进行的“学雷锋精神,争做文明一中人”主题活动中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共同打造我们和谐校园的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