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平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6周年纪念日。86年前的此时此刻,中国人按着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孩子上课、父亲做工,商人买卖,与世无争。谁也不曾想到仅仅12个小时之后,一场由日本帝国主义导演的侵略剧开始上演,并长达14年。86年来,九一八成为我们民族灾难的国耻日,哀伤与愤恨成为民族感伤的关键词。今天,在哀伤与愤恨的同时,不忘九一八,对于我们还意味着什么?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不忘九一八,它是我们民族意识全面觉醒的起点。
日本无耻制造柳条湖事件是历史真相,野蛮屠杀的万人冢是历史铁证。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这是历史的结论。真相面前不容抵赖,铁证面前必须认罪。但是,在感知民族灾难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九一八是我们民族意识全面觉醒的起点。日本三个月占领了东北,但是,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全民族抗战;日本奴役了3000万东北父老,但是,中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也由此开始了同仇敌忾的举国抗争;日本扶植了伪满洲国、汪伪政权,但是,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民族统一战线筑成了钢铁长城。中国抗战的胜利是民族意识全面觉醒的胜利,这是中国久违了百年的历史等待,而它的起点正是九一八。
尊重历史,自警自省。不忘九一八,它是我们民族理性日益回归的节点。
近年来,我们设立了一个个有关抗战的纪念日,比如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等。设立这些纪念日,是在与日本否认侵华历史的无耻行径较劲吗?当然不是!我们无需较劲,因为历史自有公论,世界自有公道。我们设立这些纪念日,是在宣誓着我们民族理性的日益回归。同学们都有感受,前些年,国人非常喜欢在9月18日结婚、开业、搞商演,九一八意味着就要发。于是乎,酒楼前鞭炮噼里啪啦,大厦前花篮排排站,好不热闹,好不喜庆。难道,国人不知道九一八的历史吗?当然不是,更多的是内心里对历史的不在乎,是一种对历史理性的缺失。6年前,在班级里讲述《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时,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张照片:在沈阳有一座北陵电影院,破败的墙体上印上了一个大大的“拆”字,而照片中一位老者满脸的伤心与无奈。原来北陵电影院的前身就是中国战区唯一一处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旧址,这是日本战犯受审的地方、认罪的地方。记得当时,激动与不满充斥在整个教室。但是一年后,我再讲述这件事情时,又填补了一个可喜的结局。北陵电影院没有拆除,而是还原了历史旧貌,开辟成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正义审判之地的北陵电影院从拆除到重新成为历史的警钟之地,这就是我们尊重历史、自警自省的民族理性的回归。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不忘九一八,它是我们民族记忆代代传承的焦点。
像九一八这样刻骨铭心的家国往事,我们不能淡忘,更不能出现记忆的断档。因为,一代人记忆的缺失会带来几代人记忆的消失。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面对日本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几个学者的学术研究能够以正视听吗?面对日本否认慰安妇事件,几个团体的民间诉讼能够伸张正义吗?面对后辈的好奇疑问,几个导演的抗日神剧能够还原历史真相吗?当然不能!民族记忆一旦缺失,原本占有正义的我们,在日本右翼的无耻与狡辩中,会变得理屈词穷,会惹得别人笑话,真相会真的淹没在历史中,这是任何一代人都背负不起的民族骂名。最近网上有一段“六岁萌娃讲抗战历史”的视频很火。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一名年仅六岁的小志愿讲解员,他叫胡子涵,每个周末他都会到博物馆作义务讲解。稚嫩的童声讲述着沧桑的历史,网友纷纷点赞。点赞的不仅是萌娃的流利讲解,更是在为民族记忆的传承点赞,民族记忆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我们青年人助力。每一代人在传承民族记忆的接力中,都是最重要的一棒。“不忘九一八,振兴我中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国家日益强大的民族基因,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记忆。
同学们, 86年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低沉的呐喊中满是悲泣。86年来,《黄河大合唱》,高亢的旋律中满是力量。86年后,《走向复兴》,豪迈的音符中满是自信。让我们不忘曾经的悲泣,带着先辈的力量,自信的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民族复兴的长征路”。不忘九一八,振兴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