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十

国旗下的演讲

首页> 隐藏栏目> 国旗下的演讲

书香为伴度芳华

发布时间:2018-04-23 点击量:2900

李 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语文组教师李芳。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为伴度芳华”。

从小到大,各式各样勉励我们读书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或者“你要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话语鼓动我们去读书,或是为了“考取功名”,或是把读书当做改变命运的筹码。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今天我要说的读书,不是这些,而是诵读经典。

为什么要诵读经典?于我,这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古人的勉励之语“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现成的,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却少了些让人信服的底气。在我谈为何读经典前,请大家配合我先演一个情景剧好吗?现在,请大家把我当做一个思慕你的人,此刻我要向你表白我的真心。

“看到新叶初见阳光,想起你 看到燕子飞过连廊,想起你,听到花朵绽放声响,想起你,倏尔遇到白发如新,全是你。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喜欢你,像漫山遍野的夏季,生生不息。”如果我也恰巧是你喜欢的人,你会感动吗?你可以用掌声告诉我答案。谢谢大家!其实,这不是我对大家的表白,而是几天前,15级的一位女生写给我的信。借这个机会,请允许我对她说声,谢谢你,阿萌!坦白讲,我感动于你的情感,也醉心于你的文字。如果没有长时间的阅读浸渍,没有美丽文字的熏陶濡染,怎会有这样清新动人的话语?当然,阅读经典远远不是只让你语言美丽,情书动人,作文分高,成绩优异。那样理解,是对经典的严重误读,甚至是亵渎。

阅读经典最本质上是增加一个人内在的一些东西。我们读过的书,可能大部分记不住,正如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食物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肉;读过的书,已经沉淀在灵魂深处,成为我们精神的底色和根基。读过的东西有一天也许会全部忘掉,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杨澜曾说过,“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必然途径。一个不读书的人,即使正值芳华,她的生命也是春风吹过的荒原,毫无生命的活力,一个与书香相伴的人,即使垂暮之间,一书在手,仍可坐拥世界万千。读书,让我们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即使我们一生清贫朴素平凡,却也可以善良柔韧强大。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还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生活厚重的人。周六的一场大雨,许多美丽的花都凋零了。春天又将离我们而去了,不读经典的人,一句“时间太快了”就打发了整个春天,而有的人则可吟一句 “无情刚恨通宵雨,断送芳华又一年”来叹惋时光永是流逝。同样是面对夕阳,有的人仅仅把他当做夜晚将至的标志,而有人会想到辛弃疾的“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感慨辛弃疾的报国无门,敬仰他的满腔热忱。同样是面对春日柔韧的柳条,你可以吟咏“万条垂下绿丝绦”赞叹眼前美景,也可以想起“已带斜阳又带蝉” 的诗句自伤迟暮,倾诉隐衷。你看,在读经典的人眼中,平常的景物也有了别一番的情趣和意味。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心里开始犯嘀咕了,“老师,你是学校派来搞笑的吗?我每天忙活各科作业都到三更半夜的,睡眠已经严重不足了,你还呼吁我用手撑开眼皮读经典?”对于你的“遭遇”,我深表同情。在此,我再说一位现在在高三的另一位学生,阿宇。有一天她晚上找到我,说到她现在的状态。虽然各种考试不断,但是她仍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看书。看书让她成为自己,而不仅仅是市一中的一名学生。她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可见,只要你想做,根本没有“没有时间”这样的借口。虽然节奏紧张,一天的饭还是能吃上一顿两顿甚至四顿的,一天的睡眠,还是有午休晚休的。当然不眠不休,不饭不食,人是活不下去的,不看书对我们来说,当然不会有性命之忧。只是你能忍受灵魂的干渴,精神的饥饿吗?

人活世上,生命轨迹都是差不多的。无非长大、成家、衰老、离开。可是,每一个人的世界又是如此的不同。没有书,即使身处荣华富贵,精神世界一片荒原,仍是一种内在的悲剧。所以,真心的祝愿大家,在我们美好的生命里,一路有书香相伴,虽忙碌,却不忙乱,虽有很多选择,却能从容取舍。手中有书,脚下有路,目有方向,心有所属。

最后请允许我,趁这次演讲的机会,衷心地祝愿15级的所有同学,高考考出自己最满意的成绩,考入理想高校继续深造。祝16级17级的同学学习不断进步!所有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