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东营市第一中学2014年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14年4月14日—5月15日在高一、高二年级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课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创设课堂教学改革的氛围,打造一批有特色、高效率的典型课堂,交流并分享各学科组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评选范围
	高一、高二教龄在6年以上课堂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
	三、评选办法
	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组推选阶段(4月14日—4月27日,共2周)
	各年级、各学科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择优推荐教学理念新、教学水平高并能代表本组课堂改革特色的教师参加学校阶段的评选。
	语数外三门学科各推荐两名教师,其他学科组各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学校阶段的评选。各学科组的推选名单请于
	第二阶段:学校评选阶段(5月5日—5月15日,共1.5周),具体要求如下:
	1.文科学科、理科学科讲课比赛同时进行,每天安排两节课(上午第二节、下午第二节),文科学科讲课地点为第二教学楼三层演播室,理科学科讲课地点为第一实验楼五层演播室。
	2.学校制定详细完善的评课标准,组织评委认真听评课,按照成绩高低评选出一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理念新颖、教学质量高的教师。
	3.参赛老师讲课时,所属学科组的老师全部参与听课。参赛老师讲课完成后,教学组长迅速组织听课老师进行评课(正式评课前,参赛老师先进行说课)。
	四、奖励办法
	该项活动奖项设一、二、三等奖,学校向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五、评委组成
	文科组评委:
	田效方 程志伟(组长) 陈杰 
	朱卫卫 张丙温 韩磊 卓爱军 (高一讲课教师评委)
	闫秀芹 燕乐法 马京建(高二讲课教师评委)
	理科组评委:
	张建全 赵吉山(组长) 马占武 李衡斌娄超
	王晓华 赵华勇 穆芹 孙明浩(高一讲课教师评委)
	郑华松 魏建强 刘晓行(高二讲课教师评委)
	英语组评委:李兴民 燕道广 程德芸尹国红 王村
	
	附件: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课评价标准
	
	
	
	
	
	
	
	
	
	
	
	东营市第一中学
	二〇一四年四月七日
	
	
	
	
	
	
	
	
	
	
	
	附件:
	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课评价标准
| 项目 | 分值 | 评分要点 | 等级赋分 | 得分 | ||||
| A | B | C | ||||||
| 教学目标与 内容 | 15 | 
					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符合教材、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透彻理解、熟练驾驭教材,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灵活,符合教学实际。 | 
					15 | 
					12 | 
					9 | 
					 | ||
| 教法、学法 | 10 | 
					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恰当,学生学习效率高。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主体突出。 
					注重联系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 
					 | 
					 | 
					 | 
					 | ||
| 
					10 | 
					8 | 
					6 | ||||||
| 
					 | 
					 | 
					 | ||||||
| 教学过程 | 50 | 
					教学整体设计清晰、新颖、合理、科学,有理论性;教学节奏适度,容量、思维量、难度适中,时间分配合理。 | 
					15 | 
					12 | 
					9 | 
					 | ||
| 
					教学方法选择得当、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切合学生实际。 | 
					5 | 
					4 | 
					3 | 
					 | ||||
| 
					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交流务实高效。 
					特别注意学生各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 
					15 | 
					12 | 
					9 | 
					 | ||||
| 
					注重训练、反馈、矫正,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 | 
					15 | 
					12 | 
					9 | 
					 | ||||
| 教师素质 | 5 | 
					专业功底深厚,对教材理解透彻、深刻。 
					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机智敏锐,能依据课堂变化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综合能力强(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等)。 | 
					5 | 
					4 | 
					3 | 
					 | ||
| 教学效果 | 20 | 
					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认知、过程、体验等目标达成度高,知识掌握准确无误,能力培养扎实有效,学习效果好。 | 
					20 | 
					16 | 
					12 | 
					 | ||
| 等级 | 
					优秀(86-100)  良好(75-85)  一般(60-74) | 
					合计分 | 
					 | |||||
| 总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