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营市教育局局长 梁海伟 时间:2013年06月21日
忠诚 立人 求索 致远
——东营教育精神解读
东营教育精神是在长期教育改革实践中,经过历史选择、传承、发展而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信念目标,是经过一代代东营教育工作者在牢记使命践履责任过程中积聚 而成的奋斗志向。“忠诚、立人、求索、致远”,既是东营教育优秀精神文化的凝练提升,又体现了新时期教育人坚守精神家园的新要求;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行动愿景,也体现了东营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精神文化的新追求。
“忠诚”——体现教育精神文化的本质特征,代表东营教育人品质的灵魂核心。“忠 诚”源于对党的宗旨的深刻认识,源于对教书育人使命的真正认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东营每一位教育人怀抱崇高理想、固守 职业信念、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写照,是自觉地把全部真情、智慧和能力奉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行动写真。“忠诚”具体体现在:
一是对教育事业的衷心热爱。因为热爱,才有对事业对工作的虔诚,才会超越个人的私欲,将教育事业看成是民族大业和国家大业的一部分。东营教育人把赤胆忠 心、挚诚真爱等情感及终生为之奉献的精神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筑起对教育理想、信念、事业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的精神家园。
二是有恪尽职守的使命感。忠诚的基点是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勇于担当。东营教育人始终把对国家、民族、社会,对家庭、学生的负责,作为职业生命的主导原则 和道义担当,把尊重领导、遵守规范、敬畏纪律作为从业操守,努力在工作中弭除消极被动、偷懒耍滑,粗枝大叶、马虎草率,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的行为。
三是有敬业的态度、勤业的作风、精业的能力和乐业的境界。敬业者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勤业者有足够的耐心和韧劲面对工作中的琐碎和困 难,自动焕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主动从工作中发现乐趣,领略兴趣,品味旨趣,使自己的职业生活具有其他行业所没有的别样风景和情趣;精业者敏于事、醒于时、 立于世,注重发展自己,提聚学习能量,强化研究能力,努力提升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和工作境界;乐业者将敬业勤业精业变成一种职业习惯,不仅对事业追求保持 高度的自觉,而且带着感情、怀着热情、充满激情地快乐工作,使诲人育人成就人的过程成为一种美好享受。
“立人”——体现东营教育精神文化的本质要求,代表教育人坚守职业操守的根本目的。人 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目的。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康德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立人”包涵着“育人”与“育 己”,“使他人成功”和“使自己成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等含义,“立人”不仅指培养知识人和技术工,更重要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的合格公民和社会栋梁。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功德无量的千秋大业,“立人”就成为东营教育人的一种事业信仰、一种工作信念、一种职业信心、一种生活信守,成为 对事业、工作和生活的最高价值、永恒理想、终极关怀、至真至善的不懈追求。
为了实现“立人”的事业,东营教育人努力锻造并形成六种品德力量:一责任感;二实干精神;三乐观向上的朝气和阳光通达的心态;四良好的人际关系;五学习与 探索的精神;六尽可能多地拥有人类的美德。这些品德内化为诚信、包容,勤勉、奉献,专注、认真,爱求索、重创新等品质,外化为真诚做人、虔诚做事的行为, 这一切又成为东营教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最大财富。
为了实现“立人”的事业,东营教育系统的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个团队,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忠诚履职。上上下下抱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树立勇 于进取、求是创新的精神,敢为人先,不懈努力,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在超越;二是凝心共进。教育系统上下戮力合心,汇聚并迸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 大力度地聚贤聚能,使全系统形成了主动自觉、合作共进、铸造辉煌的文化氛围。
“求索”——体现东营教育精神文化的优秀品格,代表教育创新发展的永恒动力。教 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布满问题和困难,如果缺乏不懈求索的意志和行动,缺乏求索的能力和作为,所谓的“忠诚”只是口号式的庸忠, “立人”的事业也就成为一句愿望美好的空话。所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成就“立人”的伟业,就要用实际行动诠释“求索”的真谛。
其一,东营教育人在不懈求索中用力度和厚度行走教育幸福之路。愿不愿意求索,能不能求索,是对每一个教育人生存与发展状态的衡量标准,也是一个教育人是否 成熟、坚韧、有责任心的显著标志。坚持不懈的求索,是事业心旺盛、生命力蓬勃的表征,是事业成功或将要成功的商标,是意志锻炼的熔炉,是魅力放射的灯塔。
其二,不懈求索,成为历炼品性、练就能力和集聚智慧的生命发展过程。求索的过程,是学习与研究的解惑过程、磨砺与淬炼的炼狱过程、攻坚与克难的奋进过程, 东营教育人在奋斗求索中冶炼学新知新、变故革新的气度,锤炼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品质,锻炼求证事实、实现理想的能力,从而使真理之光烛照教育生活及教育 生命,使教育人生更富活力和色彩。
“致远”——体现东营教育精神文化的内在属性,代表教育人的志向追求。“致远”不仅昭示着教育具有促进国家、社会长远发展的功能;也昭示着培养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反对浅尝辄止的短视行为;更昭示着东营教育人忠诚事业需有致远的包容心态和进取精神,求索奋斗要有致远的行动品格,全心全意地立人须具致远的高尚境界。
宁静致远。是 对“包容一切的宽厚心态”的最好注解。其一,宁静是一种关系的和谐。在和谐美好的教育家园里,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东营教育人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体悟到一种 被尊重、被需要的真正认可。尊重差异,与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和谐共处,从而心无旁骛、踏实做事,不心浮气躁、不为诱惑而躁动、不为花红热闹而浮 躁;也不嫉贤妒能、愤世嫉俗,不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其二,宁静是一种恬适的心境。心静者则心慧,心慧者则心宽,能包容一切世俗,有容人之胸,有容事之 量;能剔除杂念、淡泊名利,甘于平淡、乐于平凡、享受平静;能理性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不公平,正视现实,安身立命,守己勤业,快乐无疆。
忠诚致远。是 对“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的一种理解。忠诚,是致远的有力基石;致远,是忠诚做人智慧做事的结果显现。东营教育人把打造幸福教育当作一生的追求目标,胸怀 理想,放眼世界,心甘情愿地为之奉献,殚精竭虑地为之努力,任劳任怨地为之劳作,把知识、能力乃至自己的一切献给这份荣光的事业;把职业生涯当作成就他人 也成就自己的荣耀之旅,从而举翮思远,发愤图强,勤学不辍,勇于实践,既育人又育己,既立人又己立,在“育人”实践中磨练自己的心力、耐力、韧力和毅力, 在“立人”实践中实现助人成长、助人成才、助人成功的愿望,在切实实践幸福教育中享受教育幸福。
求索致远。是 对“开放胸襟、开拓创新的行动品格”的意义诠释。致远的事业,需要赍志求索的行动支撑;求索的职业,需要有致远愿景和致远情怀的有效引领。东营教育人始终 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努力开动脑筋,开阔视野,开放胸襟,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以雄视世界的气度,以睥睨先人的气量,在立人的教育之路上求索 创新,奋力前行,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传道育人、教书授业的光荣使命。
立人致远。是对“瞩目未来、追 求高远的高尚境界”的恰切解读。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把握现在而着眼长远,立足现实而成就未来。教育作为“立人”“树人”的事业,既为了当下,更为 了长远。东营教育人在“树”与“立”的工作中,在崇真、向善、求美的智慧教育活动中,不仅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且具有瞄准目标坚定不疑、守望理想 矢志追求的德性与力量。“立人”而“致远”,鼓舞着育人者和成才者永不停歇,永远高扬着奋勇向前的风帆奔向美好的未来。
把“忠诚、立人、求索、致远”作为东营教育精神,是对东营教育昨天的概括总结,对今天的激励鞭策,对明天的指向引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的“个性表达”,它 既是东营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干正事创大业的强劲精神动力,更是思想与行动的基本准则与内在要求。把东营教育精神付诸于行动,用丰富的教育实践深刻诠 释精神,将是东营教育系统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书写光辉历史的责任。
(此文先后发表于《领导科学报》第三版华夏教育,2013年3月6日;《东营通讯》2013年1-2期;《中小学校长》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