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教师要有“空杯”心态

发布时间:2012-10-09 点击量:1942

   先看一则大家都熟悉的故事: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显而易见,博士生“栽”到水中的原因是自以为是、自命清高:我堂堂一博士生,还能不懂、不会吗,怎能随便开口问别人呢?其实,博士的这一“栽”“栽”得好,仅仅是“栽”在了水中,成了落汤鸡,继而,博士明白了道理。不然,按博士的这一心态,没有这一“栽”之鉴的话,今后承接科研项目,定然会栽大跟头。

  博士生是这样,我们教师何尝不是这样?

  前几天,听见几位年轻的同事闲聊,言谈中所流露的心态让人不无担心。

  “不就是初中的学生、初中的课程吗?连他们这些中师生都能教好,我们都是本科毕业生,而且还是一本学校毕业、学士学位,不比他们教得强?”

  “他们有经验,经验比学问更重要,还是要好好学习学习的。”

  “学校搞什么青蓝工程,让他们教我们,不知谁教谁呢?”

  听到这些话语,我不禁愕然。

  是的,作为年轻教师,必须要自信、有锐气,初生牛犊不怕虎嘛,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但教育是“人”学,不仅仅是自己会做题学生就会做题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掌握的扎实了,就能把学生教会了,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纯粹是实践的艺术。可能这些初为人师的同事们,哪天“栽”在水中后,会幡然悔悟:学历不能代表一切,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年轻教师出现这样的心态也许是少数,但现实生活中,有经验的教师持此心态的也大有人在。

  教师,作为所谓的“文化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骨子里都是清高的。但这种清高应该是人格上的、品质上的,而不是做作的表现为目空一切、舍我其谁或者是急功近利。尤其是在学科知识的掌握、教育科学的探究、教育艺术的运用上,谁都有两把刷子,应该互相学习、真诚交流,以共同提高。

  当然,这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一种“空杯”心态。作为教师,“空杯”才能更充实、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