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不会写这些字我不觉得羞耻

发布时间:2013-11-14 点击量:2401

不会写这些字我不觉得羞耻

河南省新乡市宏力学校 王勋

 

116的《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写不好汉字语文教师有责》的文章,看完之后,作为语文教师,感到自己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此篇文章的作者吴民益认为,中国人写不好汉字或者不会写汉字,是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师的责任。在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进行了一番批判之后,作者说:这样的语文教师,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教出热爱汉字的中国人?

如果将写不好汉字等同于对很多汉字不能正确书写,并且把这个责任全部推给语文教师,在我看来,可能言过其实了。

作者在文中提出:国家开始重视汉字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但我不知道作者是否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相关数量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只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甚至以前的会写3000个左右这一要求也被删去了。换句话说,整个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写的汉字只有最常用的3500个左右,选进教材课文的汉字大多属于此列。超出这个范围的汉字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学生甚至在课外读物上都很少能见到。

  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学生入学从启蒙开始,一两年内就要学习2000个左右常用字作为读书的基础,紧接着要学习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的识字要求非常高。而今天,我们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和教材的编写者似乎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自己认为比较繁难的内容统统排斥在课本之外。在我看来,平时就没有见过的汉字,到了汉字听写大会上不会写,很正常。而如今为此受到指责,孩子该是多么委屈,我们这些曾经的孩子也一样委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很多在汉字听写大会上出现的汉字我自己也不会写,但我没有感觉到羞耻,因为有些字在我上学的时候甚至读的书中根本就没有见过,也没有学过,我并不是说,语文教师不应当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识记一些汉字,而只想说,对这个问题应当从更深的层面思考。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十余年,对怎么教的问题大家关注较多。教改如果不能在课程和教材上动动刀子,把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好,恐怕再作多少努力都是徒劳的。

(《中国教育报》20131113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