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五

漫话英雄

发布人:高2003级17班 张荣腾    发布时间:2005-06-16 点击量:

仰观泱泱大国传统文化绚丽灿烂,俯瞰中华民族历史长河汹涌澎湃。汗青史册上,闪耀着数不尽的豪杰美名,漫漫风尘中,挟裹着诉不尽的风流韵事,却扎根着动不摇的爱国坚贞,这就是镌刻在历史记忆中的英雄。英雄是受人敬仰的,因为他们是才能杰出勇武过人的人。撇开了有勇无谋之人的孔武,蜕掉了有谋无勇之人的懦弱,因此能成为英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近乎苛刻的条件却丝毫掩饰不了热血豪杰的崭露头角。成为英雄固然是个美满的结局,但历史的导演者总是追拍续集,接上一个个传为后世佳话,感动警醒后人的悲剧。因此,英雄的名声总是落到悲壮激昂的死者头上。 易水边上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荆轲恐怕要数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第一位英雄了。千古悲叹的“荆轲刺秦王”成就了他。当年,太子丹和他一见如故,面对太子的重托,他丝毫没有退却的推辞,有的只是洗雪国耻的满腔愤怒,有的也只是与好友离别时的悲伤和毅然。这在古代传为美谈,这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思想意识。秦王赢政确有雄才大略,他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受到后人的称赞,但区区布衣荆轲为了燕国的苟延残喘逆中国的统一大势却也受到后人的称赞。既称颂能够建功立业者的大智大勇,又赞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至仁至义,这大约就是中国古人的精神内涵。 我说不清这种精神内涵的实质。那么,先说这古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从荆轲的身上不难发现英雄的特征,就是都有悲剧的命运,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凡是建立功业,能达到称为英雄的时候,唯一的路就是死,不死就上不了英雄榜。恰恰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者,忌妒英才,一般地都会杀掉他们,正好写完了这些人成为英雄“只欠东风”的最后一笔”。 历史上的英雄在人们眼中最突出的大约算项羽了。飒爽英姿的形象,勇猛刚烈的性格,霸王别姬的悲愤,以及乌江自刎的凄惨,奠定了他成为英雄的基石。其中乌江自刎,我认为是重要的一环。假设当年留恨返江东,那么我想西楚霸王的英明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显得苍白无力。正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悲唱的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不但为项羽的故事添抹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也由此诞生了一位千古传诵的英雄人物。 从荆轲到项羽这两位英雄身上,不难发现,英雄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首先便是英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的重大转变,荆轲本是一介布衣,被朋友田光推荐给太子丹,太子把他拜为上宾,优礼以待,即使这样,荆轲也无法和项羽大将军的权利和地位相比。以项羽为开端,以后涌现的英雄,基本上都保留了这个特点,即拥有兵权,地位显著。因此,以后的英雄人物大半是建立在战场领兵厮杀上的。第二个显著的变化是,英雄人物才能的健全,从荆轲身上可以读到他是位“神之勇者”,即怒而不露色,凡事镇定自若。因此,有着过人的勇气和胆略,以及坚贞不屈的卓越情操,成为了英雄的首要素质。谈及项羽,一生武功赫赫,起兵八年,亲身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所有阻挡他的军队都被攻破消灭,所有进攻他的人都被征服。嗔目怒吼,有着“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气势;虎背熊腰,有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猛;挥舞刃器,有着“独骑所杀汉军数百人”的能耐。项羽以他卓越的武艺而被后世尊称为“武圣”,但他并非一介莽夫,他乘势兴起于田间垄亩中,无尺寸封地,结果经过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他制定,表明项羽是有治政方面的才能的,即使有他在楚汉争霸后期的错误策略,但也否定不了项羽的才智。其三,思想局限性越发显著。从项羽与荆轲的比较中,便可得之,荆轲作为农民阶级,被收买成为刺客,无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身赴死地,其局限性可见一斑。而项羽在兵败被困期间,曾说下一句话:“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就充分暴露了项羽本人的思想意识局限性,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失,而是把责任归咎于天。又如岳飞,忠君思想犹如精忠报国刻在背上一样,扎根在心里,但最终却被统治者陷害致死。其实这种局限性的越发显著是必然的,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封建制度的全面确立及发展,中国的封建性进一步加强。英雄人物同广大农民一样,深受封建思想的钳制,所以思想局限性是英雄人物的共性,但局限性的不同则又能反映出英雄所处的不同时代。 “群雄并起,割据自立”的东汉末年,最具影响力的要属曹操、刘备、孙权,但是他们三人都称不上英雄。首先,曹操曾血洗吕家,斩杀十三口,仅此一点,便可显露他的不仁不义。后来还洗荡徐州,尽行屠戮,更是狠心之徒,更别说成为英雄。虚伪诡诈的他日后兴起于北方,世人称之为“奸雄”,既体现了他一生的文武功绩,谓之“雄”,又表明了他的生性险恶,是为“奸”。《邺中歌》中,“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是对他的真实写照。而谈及刘备,虽心性宽和,素有大志,深明大意,却太过重情重义,而不顾全局,且有时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当初关云长败走麦城后,他过于悲愤,没有一种王者的宽怀,此后多生忧虑。不久之后张飞遇害,更是轻言不忍独生,无以解忧,情深义重的他终铸成大错。但一力一统天下,一心匡扶汉室,一生创业维艰,一世德高望重的刘玄德,不愧为铁血枭雄。再论孙权,他生的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一副大贵之表,却没有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没有刘备那样的胸怀韬略,也没有曹操那样的豪情壮志,也不像刘备腹隐机谋。论勇猛善战,不及其父孙坚其兄孙策,论足智多谋,也不及其父兄。所以,有孙权是得地利才能与曹、刘鼎足而立之说。其一生虽有平定天下之意,却终存固守江东之心。胸无大志的他只保全了父兄基业。此外,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不能看透时政,至死没有彻底的认清蜀、吴两家的唇齿关系;他虽登王位,却缺乏帝王尊严,与蜀又战又和,还甘心受辱于曹,降魏受九锡。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树立起一个英雄形象。 从三国这一时期看,动乱的时势确实群雄并起争天下,但这“雄”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只不过是热血豪杰,因此三国时代人才备出,却无英雄可寻。我想,时势为英雄一展雄风提供了舞台,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看个人表现,才能推断是否可称英雄。从曹操、刘备身上能看到英雄的影子,但终究由于心性的原因而未成英雄。曹操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刘备的优柔寡断难统全局,都是他们成为真正英雄的致命缺憾。英雄发展到这个时期,人格素质已成为了影响成为英雄的重要因素。古人称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称刘备为枭雄都引申了英雄的含义,即一个人的文治武功,虽然到了成英雄的地步,但却有素质缺陷。不管怎样,英雄是个独立的概念,他不会为某些人而改变原意,也不会扩大所属范围,他只会高高在上,激励更多的仁人志士去奋斗。任何的牵强附会都是站不住脚的。 写到三国,心里大约就知道英雄的含义了。何为英雄?也许正如曹操说的那样“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英雄又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精神,它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继续翻动史册,追随英雄走过的足迹,一页页泛黄的纸张承载着一个个血腥的暴君,冷不丁地会有一个昏的令人发笑而又庸得令人悲叹的君主。 历朝皇帝都有妄自尊大的癖好,而且乐此不疲的修书颂功德,却不知只有最真实的事迹才能浮出历史的沉沙。我对这些不屑一顾,而且知道英雄们绝不会这样,他们只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从不留意身后名。我快速的甩开大唐王朝,我生怕自己为它的辉煌而迷住,沉浸在沾沾自喜的骄傲自大中,又怕自己迷惑在它由盛而衰的悲哀中而愚昧麻木。我想,英雄在这儿不会横空出世,因为这儿不需要他。也许有个所谓的“英雄”偶然破壳而出,没有民族凝聚精神的“英雄”不是英雄。因此,我带着这些对英雄新的悟解,寻到了统治危机四伏的两宋王朝。看到了南宋英雄岳飞高举的抗金大旗,也听到了他凌云壮志的千古绝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古代响当当的英雄将领,岳飞将军一生军功无数。1140年,岳飞率军在郾城迎击兀术统领的金军,取得大捷,致使大举攻宋的金军受到致命打击,被迫撤退。岳飞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被称为“岳家军”,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性格刚烈、作战残酷野蛮的金军士兵看到远处猎猎作响的“岳”字大旗,便也只剩三分哀怨七分害怕,仰天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抗金英雄,一生精忠报国,写下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语言,却最终死在了“莫须有”的罪名下,成功塑造了一个继项羽后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流芳百世。我想着英雄的辉煌,触动着英雄的伤恨,独自悲叹“小人得志,英雄谁用?含恨离世,功成名就”。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古代史,我掩卷沉思,扪心自问: “英雄是什么?” 在封建社会中,那些能够一呼百应,叱咤风云,万民景仰,天下归心,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称为英雄。 我景仰英雄。在他们的身上你可以读到积淀在中华文明中的精神,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力量。英雄的确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血性。英雄在残酷激烈的战争中厮杀,肉体完全充当着罪恶的玩偶,这使我有些悲伤之情,但由衷感到欣喜的是结晶出来的是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不可否认,英雄的荣誉是要用热血见证的。生着中华躯,流着中华血,印着中华魂,在己胜敌败之时,他们靠骄人的战果和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卓越来成就千古英明。在敌胜己败之境,他们以坚贞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流芳百世。无论怎样,流血牺牲永远是英雄堂前一道门槛。假如有人问我“英雄为什么非得死”,我只能用盛极必衰来回答了。 英雄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是来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他们是一部部血史,用凝刻在寒光凛凛的刀剑之上的神圣昭示于天地,激励后来者。 英雄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英雄的刀伤铸刻着中华民族的伤痕。 我用心触动着英雄们的灵魂,直到认识到他们是用来敬仰的而不是用来瞻仰的。 走过英雄榜,再回首,却早已“烟涛微茫”, 但此时心里却燃起了英雄之火。我大步疾走,只留下一句话:“何谓英雄?” “草木之华谓之‘英’,万兽之杰是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