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的绛珠
发布人:2004级8班 商雪飞 发布时间:2005-09-01 点击量: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是一株绛珠仙草投于人世前的誓言。她感恩于神瑛侍者将她的仙气育为人形,便甘心陪神瑛来到尘世,还他恩惠。此二者便是曹先生笔下的宝黛二玉。
黛玉自幼便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亦有倾国倾城之貌。我仰慕她,很大程度在于她闺中的诗书才气。她从小酷好诗词歌赋,方少年已是文才颇深。她的三首旧帕诗,感恨而题,月下烛前,是喜亦忧总相宜,那感于宝哥哥情深义重。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消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她的《葬花词》,读来句句都是怜。“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怎记时光飞逝,落花无依,感己而作,不觉使人同吟同唱。在她的诗文中忧郁无处不在,忧己寄人篱下,忧人妒忌嫌弃,忧宝哥哥弃己而去……点滴之吟,无处不有泪,泪到深处,直叫人寒心彻骨。
黛之诗文固美,人亦美。不然,怎叫那拙玉为之倾心如此。
纤弱细身,柳叶弯眉,一双含情目,鹅蛋脸,怎不叫人动心。这是一个仙子才有的美貌。宝玉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一语道破。老祖宗说他胡说八道,果不其然,此本是两人的木石前盟。既打小相识,宝玉便成了黛玉生活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什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二人可算是经历过了。日则同起同作,夜则同止同息,也不怪凤丫头说此二人如胶似漆。但正由于他们互为相知,互为真心,才使颦儿牵肠挂肚。宝姐姐来了,黛玉多了几分担忧。宝玉稍不留意,他便会对影流珠,也总是在宝玉胡闹时劝他改过恶习。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迹也无。”为许多事她常以泪洗面。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是她要还的泪。每每读至伤心处,我便不由暴废纸巾,为她而落泪。
也许真是世间好姻缘固少,致使我精心为他们编织的美景幻化成泡影,但我欣赏黛玉的叛逆性格。她不倦于诗词,敢于在当时社会中发现自我;她不等同于固守的宝钗——女子无才便是德;她毫不圆滑世故,甚至有些自爱,但这些何尝不是她进步的表现。她曾因耳闻宝玉婚事而断饮断炊,只等宝哥哥千呼万唤才过来。又因知佘太君有意将自己配于宝玉而气色大增,病情好转。不难看出,她为情所系,为拙玉而痴,而喜,而悲。怎会不惹的病身之上重病,这怎是人参养荣丸可医得。这是心病,解铃还需系铃人,此人本可解,但终未得解,却听哥哥之迎娶而含恨焚稿断痴情而死。
“宝玉,你好……你好……”
恨不由衷,泪流满面,遗一双不曾略合的双目。香魂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人去了,泪空流,只留痴情通灵唤之叫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