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
发布人:2003级22班 刘健美 发布时间:2005-10-03 点击量:
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五十年代最具影响、最有个性、最有魅力的女作家,代表作有《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夏日夜晚十点半》、《广岛之恋》《劳儿的劫持》等几十部著作。她从小就具有反叛精神,永不满足于传统,始终追求独特的人生,独特的艺术表达,二十世纪在西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她几乎都以自己的方式“介入”过,经历过。有人说,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是不可抵挡的,是不朽的。她于一九九六年三月永远的沉默了,但我们相信,杜拉斯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
安妮宝贝:中国二十一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代表作有《告别薇安》、《彼岸花》、《八月未央》、《二三事》、《蔷薇岛屿》。她同样是一个叛逆的女子,追求自己完美苍白的人生。面对告别与消逝的过往,作者选择纪念,追忆曾经的似水年华。于是她在一九九八年十月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她的文字给读者的感觉总是幽情、阴影和伤口。有人说:安妮宝贝是一时的作家,而不是一世的作家,因为她太过郁闷,而人们总是追求积极光明的。
安妮宝贝很崇尚杜拉斯,一如劳拉.阿德莱尔认为“她是法国最富创造性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喜欢?我们始终没有一个定论,有些时候,对于杜拉斯的愤世、厌生,我们确实感到害怕。但是我们却管它叫做标新立异。安妮宝贝也在很多的文章中提及杜拉斯,她们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相似之处的。只是安妮宝贝用更年轻的感觉去审视这个世界,而杜拉斯更加顽固,更加鲜血淋漓,但我仍觉得少了很多东西,毕竟她与杜拉斯始终生存于不同的环境。
看过杜拉斯文章的读者会很直觉的得出四个字“晦涩难懂”。《劳儿的劫持》的译者王东亮先生说:“翻译此书是一种挑战。这挑战来自小说的叙述和语言,也是一种考验,对翻译者的神经与理解力的考验。因为她看上去讲的是一个疯女子的故事,而讲这个故事的人不能说没有被传染上某些相关的病症。”而安妮,让读者看过她的作品后也会产生一种极其冲动的想法——自杀,而且是非常强烈的。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我能如此“沉稳”的看完了她的著作,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心灵上的收获。久而久之,也会习惯性的写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别人恐惧,同时也让自己不安。
如果说一个战乱的年代造就了杜拉斯,那么安妮宝贝就是在平静中成长起来的。在她们之间,我更钟情于杜拉斯,或许这就叫做偏爱。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世界文坛上卓越的成就,还有她的真实和多彩,但我却始终无法用这种拙劣的文字来描绘心中的感情,也怕玷污了她们的神圣。她们都曾经为亲情、为友情、为爱情,开放过生命的花儿,又为不尽的红尘泯灭。又有谁说凋谢的花儿不曾动人过呢?事过境迁,我们能做的只有去感受感叹,像暗伏在心底的颤抖以及澎湃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