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韩信!
发布人:06级10班 刘凯旋 发布时间:2007-12-01 点击量:
他,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代名词,受尽乡里小儿的胯下之辱,颜面扫地,他没有说什么。就在那个月夜,他被萧何追回的月夜,就注定了他将站起来,而且很高很高,脚下是赫赫战功。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令汉军反客为主,他一计“十面埋伏”,让一代霸王看到自己的英雄末路。然而,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却因为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血溅未央。
是的,他是韩信,“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淮阴侯,韩信。
虽然韩信最后死在了吕后手上,是千真万确的,然而我觉得其实韩信是必然要死的,至于死在吕后手里,那也只是个形式。
韩信确实是军事奇才,总能在沛公和霸王打得难解难分之时,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人物,因为他太强大,战必胜,攻必克,他好像就是为战斗而生的人。尽管郦食其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国投降,但韩信只相信刀剑下的天下,马上的天下,血里的天下,只有这样的天下才稳当。他堂堂大将军,竟不如一个“高阳酒徒”!
于是,韩信的几十万大军,血洗齐地的每一座城池。
韩信的勇者风度,韩信的威武,当然有目共睹,但他的举动,却大大打乱了刘邦的战略部署,让楚汉之争的局势,更不明朗了。更错误的是,在这样近乎危急的情势之下,韩信作为沛公的臂膀,想的不是化解危难,而是齐国国君的大印。
不答应他的后果是什么,沛公清楚,那就是可能失去天下,刘邦当然志在天下,韩信的近乎要挟的要求自然被应允了。韩信终于如愿。他好像赢了,毫不费力。
但是,他不知道,他败了,而且是惨败,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功高盖主”“不知进退”等危险词汇包围,历史早已说明他的结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印一到手,韩信死局已定。
一代名将淮阴侯,最终是死了,作为谋反的“乱臣贼子”,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古语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我宁可说:“成也韩信,败也韩信。”
死期将至,韩信后悔了,然而历史不允许“后悔”这个字眼,对此也只能说一句:悲哉!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