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不离亲兄弟——读《鹿鼎记》有感
发布人:06级10班 刘凯旋 发布时间:2007-12-29 点击量:
《鹿鼎记》终于看完了,总觉得这个“结束”来得太快,大概是因为真的被吸引太投入了吧。合上书,我就在想:韦小宝和康熙为什么可以成为如此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呢?
我想,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为什么出身市井不学无术的小混混韦小宝可以成为“鹿鼎公”?
我问过不少人,他们说那是因为他运气太好了,我当然不能否认,小宝阴差阳错地被海大富抢进尚膳监进而认识“小玄子”是运气,宫里一次又一次逢凶化吉也是运气,但就是他可以让吴三桂无计可施,可以让属下对自己一片忠心,可以让索额图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可以让“小玄子”成为自己的好兄弟,这运气永远不可能左右一切。难道只是“运气”?我想,两个人之所以这样亲密无间,用小宝自己的话来讲,是义气,这种义气不仅是江湖义气,更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之义,君臣一心的主臣之义。
小宝实在懂得太少了,不怎么会恭维“小玄子”,除了“鸟生鱼汤”还是“鸟生鱼汤”,在小宝看来,这样的恭维是没必要的,因为他从来不把“伴君如伴虎”当作信条,在他的眼里,只有“小玄子”,没有康熙皇帝。他惟一确信的是:小玄子是我兄弟,兄弟有事,我当然要帮忙了,要不然就太不讲义气了。而这份很可贵的“义气”,恰好是其他大臣们欠缺的,“小玄子”当然信任他。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兄弟义气,小宝虽然是以“反清复明”大业为己任的天地会青木堂韦香主,虽然常大喊“地振高岗,一潺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河河水万年流”,虽然是明代长平公主的弟子,虽然是一心想瓜分大清江山的“神龙教”的白龙使,尽管嘴上说“反清”,但心里总为小玄子的安危着想,永远把小玄子当成自己的好兄弟,一次次阻止“刺杀”计划。
从那份天地会名册被交出的那一天起,“小玄子”变成康熙皇帝,“小桂子”变成“韦小宝”,小宝对他的老婆们说,现在他终于感觉到“小玄子”是皇帝了,虽是很为他高兴,但自己已经没有被当作兄弟的感觉了,“小玄子”也许已经可以稳当地施政了,那他就只有祝“小玄子”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
然而这时候的小宝,依是有义气的好汉,只是此时的义气,多了几分君臣忠义。
接着的天地会分子们仍在“反清复明”,他们一定要切断大清“龙脉”,切断了龙脉,小玄子的天下一定玩完了,没有天下,小玄子怎么做皇上?于是小宝又一次尽散家财,为了保住小玄子的宝藏,造了一个“韦氏宝藏”保住了真龙脉。
在那个假“龙脉”前,小玄子又一次和小桂子摔起跤来,还是一样,实实在在,“小玄子”愤怒了,他想不到小桂子会出卖自己,小宝吼起来:你爷爷的!你敢这么看不起老子,你看这珍珠,这是吴三桂那个老乌龟给老子的;这个金碗,是施琅打给老子的,你爷爷的,老子散尽家财,为的都是你这个王八蛋,这是韦氏宝藏!
小玄子呆在那里,再也无话了。
小玄子被大炮击晕,小桂子当场把自己保命的护甲给他穿上,皇上醒了,流着泪说:朕知道,小桂子对朕,始终有情有义。
小玄子又回来了,他想找到小宝,因为他们盟誓,只要我小玄子做一天皇帝,小宝就做一天大官,朕做六十年皇帝,他也做六十年大官。大家好兄弟,讲义气,上阵不离亲兄弟!小玄子知道,小宝是自己永远的好兄弟,他也知道,小宝也这么想。
小玄子还是没找到他的兄弟,但我想,就在不远处的小宝,一定很开心。“我就说嘛,我和小玄子,上阵不离——亲兄弟!”
后记:“时势造英雄。”英雄不也创造了时势吗?一代圣君小玄子,一身义气小桂子,一个伟大的时代,两个伟大的人,有这样一个知己,他们彼此,一定都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