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四

一生恰如三月花

发布人:07级32班 王小云    发布时间:2008-02-29 点击量:

人与人的距离可以有很远很远,但心却可以很近,就如同我一般,我的心里一直牵挂着他——纳兰容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读到了安意如的书,自己对纳兰容若的爱慕便一发不可收。原来凡心所向,皆是虚妄。我对安意如充满感激之情,如果不是她,纳兰对我来说也仅仅是一个名词而已。 你可能要问我纳兰容若是谁,那么,恐怕你会比较熟悉他的另外一个名字:纳兰性德;你可能还知道一个名字:纳兰明珠——容若的父亲。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么《沁园春》这道词你定不会感到陌生: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观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是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两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华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在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中,《沁园春》这道哀词成了纳兰容若和冒浣莲相识的契机。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凄美的马头琴声伴随着这道哀词令冒浣莲不禁潸然泪下。 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父明珠乃康熙时期权倾一时的首辅大臣。容若天资聪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然而才子早逝,三十一因寒疾而殁。 身为辅大臣儿子,容若看起来风光满面,其实内心也有自己的痛苦。官场失利,仕途难达,有一腔才学却无报国之门;情路难行,劳雁分飞,纵有满腹柔情,又与谁人说?这份哀愁,这份无奈,便寄寓在了容若的词中。 词家的名字多数都很优美,如柳永,陆少游,李商隐。但像纳兰容若这样的好名字却也少见,“纳兰容若”四个字便是一首好词,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他的名字被人记得,不是因为他是权相之子,不是因为他是康熙的宠臣近侍,而是作为一代词人,以诡异得近乎心碎的惊艳出现在清朝上空,一照就是近三百年。 容若的词,似乎只有顾贞观(即梁汾)一人懂得,连容若的《饮水集》也是顾贞观帮他整理的。在边塞的他,面对塞上绵延空灵的飞雪,他吟出了映衬其一生的感慨:“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他词中那不倦不悔对感情执著的倾诉令我心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他将他所理解的感情在三郎和玉环身上表达得淋漓尽致;“有限好春无限恨,没有由,短尽英雄气。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他对富贵功名的彻悟以及那份抽身而去的洒脱让我心折;“知我者,梁汾耳”,他对友情的坚定如同一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我为之叹息,自古佳人多难才子短命,愿望越是美好如花,凋谢起来就越显得残酷伤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为什么偏偏让容若在他最完美的人生中体会到最大的不完美,像桃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却孤寒凋落。 我与他的心仿佛交融在了一起,诚然,我对容若的生平事迹并不是非常了解,然而我却从他的词中读到了他的情感,也猜透了他的心,我的心已然穿越了时空,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去见证这一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生。 看得见开始,猜不到结局——他的一生恰如三月花。 评语:纳兰容若一直是词坛上颇有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认为纳兰词没有批评上层建筑,没有关心劳苦大众,因此“思想境界不高”,是文学史的花边,是词坛上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然而小作者却能以其独特的笔触透过纳兰词来探视他的精神世界,虔诚的礼赞深邃哀鸣,字字真言,句句真情,倾诉悲欢,度量得失,非有充分的常识积累与深刻的文章感悟,难为其文。 (指导老师: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