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漂泊,死也漂泊——苍凉张爱玲
发布人:07级39班 天若有情 发布时间:2008-07-30 点击量:
近来,我忽地觉得读懂了张爱玲,并爱上了她。
提起张爱玲,大概无人不晓她的传奇。在西方人的眼里,她是东方神童;在东方人的眼里,她始终被一层面纱包裹着,亦真亦幻。
到底是被她的传奇所吸引,还是被她的文字所折服,抑或是被她的个性所感染,这很难讲清楚。
我总觉得她的身上始终延续着祖上那一脉温热的血脉,她的外曾祖父李鸿章,是清末政界的腕级人物,祖父张佩纶则是著名的清朝外史,而她——张爱玲,却又偏偏选择在1920年,中国这个特殊的时代降临。此时,正是江山易主王朝换代,而此刻她祖上的荣耀早已消退,一去不返了。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刚刚送走一代代豪杰,接着就迎来一批批枭雄,于此,我们无奈。
她的个性独特,敢做敢为。在被父亲关押半年之后,逃出来的她接着就用英文把她被软禁的经过写成了文章,并发表在《大美晚报上》,这是她父亲张廷重一直订阅的一份报纸。当张廷重看到“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之后,不知会是怎样的反应,或许会大动肝火,或许会发出一声无奈的自嘲,亦或许会老泪纵横。
而张爱玲的文章,我对她的成名作并不很感兴趣,我认为张爱玲最唯美的文章就是《造人》。张爱玲太理解小孩了,而她对小孩与大人之间的隔阂也看得一清二楚,正如她说的“小孩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糊涂”,细细探究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什么都知道,有时,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或许,人们惊叹于张爱玲的婚姻,尤其是,她的第二任丈夫竟然是一位比她大三十多岁的美国老头。但,试想,一个从小缺乏父母关爱,而此时又只身一人在大洋彼岸漂泊的孤独游子,内心的情境又怎样呢?望着那一轮海上明月,身边却只有赖雅,只有他。
其实,张爱玲的一生看似热闹繁华,但她背后更多的是寂寞,苍凉。
张爱玲是一个描写爱情的高手,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可是,张爱玲的一生用一支笔描来描去,描尽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却始终描不出自己那一段圆满的爱情。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她遇见了,茫茫人海中与胡兰成相逢,确实挺不容易的,但是,无奈,风流才子胡兰成的本性似乎也注定了张爱玲的这场悲剧。
张爱玲从33岁就离开了自己的故土——上海,可以说是生也漂泊;死后,骨灰撒于太平洋中,可谓是自己的魂魄随着江水漂泊。但愿海水有情,有一天能把她的骨灰送回她魂牵梦萦的故乡上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奈,一生出尽了风头的她,最后于中秋节时悲惨地离去。或许,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她累了,她真的累了,也该休息了,于是,她穿着蜡红色的旗袍,安详地走了,旁边,还伴着一支未合上的笔以及一叠铺开的稿纸。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这或许是张爱玲用尽一生所体会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