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反抗一个时代——我看“贾宝玉”
发布人:08级22班 周颖 发布时间:2010-10-21 点击量:
一本《红楼梦》诉尽繁华背后的悲惨,几段思怨史写尽人性的复杂。他只是藏于万花丛下一个多情的少年,却无奈要背起家族的命运,在追求自我的路上,逃不掉命运的安排,在坎坷泥泞的人生旅程之中以悲剧落幕。
传说中他是一个无用的顽石,却偏偏披上了玉的外衣,在繁华的世界里寻寻觅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前世,才有了他矛盾的人生。《红楼梦》中对宝玉有一段评价:“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处在功名利禄为务的时代,他却视功名为粪土,辱做官之人为“国贼禄蠹”,一心只想追求自由的生活。外人只说他无能无用,却不曾想到他内心的孤独。
也许作为一个男儿,他也曾踌躇满志,也想成为国之栋梁,只是年少的他早早看到了家族之间的权力攀附,深知官场之险恶,看到了繁华背后的黑暗。人人都说他无知,可深院之中惟有他最清醒,他不愿成为历代封建生活的牺牲品,将一生岁月消磨于名利角逐中。因此他放下四书五经,拿起诗词歌赋,将一心感慨化作丝丝愁绪,躲避学而优则仕的仕途,隐匿于众姐妹的花丛之中,逃避这肮脏的官场。
“行为偏僻性乖张。”宝玉厌恶官场生活,也因此很难被众人接受,偏偏那个时代把沉甸甸的使命都压给了男儿。男人们在家庭重负与名利的推动之下,都努力地求生存,费尽心机地在官场中挣扎,男人的世界里充满了虚情假意。这一切让一个真实的宝玉无法接受,宝玉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他的心是单纯的,也许是厌恶这样的明争暗斗,也许是知道自己无法消受这种生活,他宁愿选择退出,背负起世人的轻视,也不肯踏入官场半步。回过头,孤独的宝玉只能在与姐妹相处中寻得快乐。一群简单的女孩子,才能给他内心的孤独上加些点缀,因此他终日游荡于怡红院内,钟情于他的林妹妹。
人说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者无双”,在封建社会宝玉真乃是“无能之辈”,不读四书五经,不学礼乐春秋,一心为自己而活,败落了全家。但诵读《红楼梦》,宝玉句句诗中无不表现出他深厚的情感,只因他的诗词只专注于绵绵儿女情长,便也只能被不学无术、胸无大志所掩盖。宝玉是叛逆的但却也应是明智的,为了家族的利益,一家人一味宣传“宝玉良缘”,只求得金玉姻缘,但宝玉绝不愿成为家族斗争的牺牲品,在他的心里,只愿为自己活一世,他坚持着自己的“木石前盟”。他的爱就是誓死守护,他的爱不应总是被痛斥,更值得我们去理解,去尊敬。
常言道“生不逢其时”,宝玉空有对世事的认知,却永远不会被认知;想要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守护自己的幸福,却永远不被理解。他一出生,便被套上了家族的枷锁,不被给予追求自由的权利,可偏偏他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一味按着自己的轨道生存,便也只能在《红楼梦》落笔之处空留一身哀怨。
怪!怪!怪!也许他真的让那个时代的人,伤透了脑袋。铮铮铁骨不爱戎装爱红颜,不喜功名乐逍遥;悲喜哀乐挂心头,国家大计没兴趣;男儿面前有厌恶,女儿丛中心自喜;主仆尊卑不在意,人生幸福在自己。宝玉啊宝玉,生不逢时死也有余恨,天作怪人也无奈,本是一块顽石,却偏要走玉的人生,又怎能顺心如意,你的爱也只能换她一生的眼泪,终究是一个悲剧。但毕竟你活出了自己的意义,这一生你是自己的宝玉,你的生活应不再遗恨。
贾宝玉是曹雪芹的梦,曹雪芹对于黑暗统治与封建社会的不满都靠着对宝玉矛盾的描写展现出来。现实中,他希望自己可以活出宝玉那样的生活,随心而行,却不得不面对时代的压力,因此在如此背景之下,宝玉也只能看着林妹妹死去,望着家业落败,留下宝姐姐独守空房。那样的结局,宝玉不愿,曹雪芹也不想,但从始至终他们都敌不过封建生活的阻挡,便也只能让世人看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宝玉。因为作者也无奈。
我的眼中,一个真实、单纯、叛逆而又勇敢、明智的宝玉,比所有人都孤独痛苦,他需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