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看上去很美……
发布人:08级22班 周颖 发布时间:2010-10-21 点击量:
当日本美化战争的风波渐渐平息,人们对大日本帝国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还心存芥蒂,而中国开始上演的一幕幕“历史喜剧”也激起了无数人心头的涟漪。 09年,中国迎来六十华诞,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而一部部反映中国抗战的大剧也此起彼伏地被搬上荧屏,赞颂着我们伟大的中国人的勇敢与智慧。难忘那个“弹无虚发”的顺溜,一个神枪手,玩弄数百敌人于股掌之中,鬼子对他几乎是“闻雷丧胆”,甚至保不住一个司令。鬼子的愚笨简直成了笑谈。《兄弟连》,很早的一部电视剧,再次看它,在被人物精神深深打动的同时,也在寻找些什么。是的,他们最终走向死亡,只留下二个人,但是整部戏,中国军队几乎总是在胜利着,一支小小的“兄弟连”,一支没有足够弹药和枪支的“兄弟连”,却能够将几万日本人耍得团团转。自然,我们从不否认同胞的智慧,只是,这样一段传奇总有些太令人匪夷所思。尤其当你去思考它的背景时,1937年以前,那正是中国人面对日本人最无力的时刻,我们在那段时期吃尽了败仗,即使我们的军人曾那般勇敢,又怎么能够顽强不受到任何打击。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眼前上演。我们承认电视剧需要艺术效果,民族精神需要胜利的鼓舞,伟大的祖国需要歌咏,只是一味地夸大我们的胜利,也让我们在潜意识里失去了真实的认知。且放下艺术的夸张,回归我们的现实,离我们最近的也是最真实的历史课本。我们对历史最深沉的记忆都离不开它。对于日本窜改历史教科书事件,我们似乎也该低下头深思。是的,我们最坦诚的是,我们没有去“窜改”中国历史,只是无数次我们选择了逃避。对于中日对抗的战争,对于败仗,我们总是只有“某某战役以失败告终”这样寥寥数字;而对于胜仗,我们能看到一篇篇赞言,对于敌人的军队损失细致描写,而我们损失的却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可想而知,若不曾参阅历史文献,在我们的记里,早已挂上了“中国人民很强”的标语,而对于曾经我们历史之中的屈辱,谁还会念念不忘,挂在嘴边,励志图强?这样的一幕幕,也许我们不想承认我们也在美化战争,相信,只有从八年抗战中走过的老前辈,他们最能读懂其中的端倪。那一段历史,应该让每一个中国人铭记。记得外公的一句话:“现在说个胜利那么容易,想当年我当兵的时候,有几个回来的?不是没了,就是残了,那才是真正的战争。”那一段历史是用血写成的,是用数万人的尸体堆积而成的,真的不能用寥寥数语,我们中国人决不是懦夫,否则也不会有最终的胜利,可我们中国人也绝不是神,否则也不会有南京大屠杀,也不会让一个不足中国一个东北地区的日本搅乱了局。不曾忘记我们中国当年的全部沦陷,就不该回避当年的那血迹斑斑点染的历史。而今,作为一批新生代,我们被无数次地指责忘了国耻,丢了祖宗。只是试问,我们有多少 机会还能够看明白国耻,认清现实。从商业经济的角度,人们一个个都想获取利益,而这些永远离不开大众的口味,而我们的文化只有被渲染上胜利似乎才有了商业价值。有多少人还肯再翻翻历史的记忆,给我们讲讲曾经最真实的记忆,太少了,真的太少了。今天,不是我们想遗忘当年的惨痛,只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只会让我们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强化“中国人强日本人弱”的记忆,一代又一代,我们也许有一天会质疑“日本打过中国”的问题,只是因为无意中,我们也在美化,也在逃避。曾经的历史,绝不会这么轻易地逃避,往日的失败不可以忘记,我们的民族固然是一个强大 的民族,我们的同胞纵然是智慧的化身,但我们也不曾是完美无比的,那一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伤痛,让每一个触碰它的中国人都懂得铭记,都不忘国耻。它更是中国的一本教材,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祖国,不会让年轻一代在盲目自信中成长为一批无报国之志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永远都不能做历史的逃避者。中国人,何必逃避,我们自是强大,现实才是最好的证据,美化只会让我们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