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月,关于我,关于文学
发布人:05级07班 张靖雨 发布时间:2007-08-30 点击量:
一直想写点关于二月或者关于自己与文学的事。动了好几次笔,可终究因为头痛不知要写些什么,而半途而废。所以,一拖,就拖了大半年。现在,当自己终于可以作为一位“二月”里的“老者”了,我又拿起了笔。
请静静听,我的故事,这里有“二月”,有我的文学之路,有我的成长历程。
一、“二月”
想一想,大概在05级,我算最早入社的了吧?当时,张融给我和叶子一人一张“入社表”。我拿着那“入社表”不停地问自己:“我就这样入社了?就这样成为社员了?”
当初,当我拿着第一份稿子去找张融时,心里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没有想到,第一篇就选上了。记得当初张融找到我说,很喜欢的文章,很多社员都传着看了,大家都说很好。还说我很有潜力。我当时只是傻呵呵的笑着。可张融姐那几句简单的话,竟深深地影响了我。
校运会时,张融姐带着我认识了社里的几位骨干:社长张超,副社长王洋,郑雨薇……
张超是一个挺“大哥”的人。他的话不是很多,只是每次有同学来找他时,他也偶尔和同学闹闹。我印象里的社长,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只是开始时并没有发现“社长大人”十分过人之处。只是后来看到了他的文章,并知道他在班里的成绩是NO.1时,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社长。
比起正社长,副社长王洋的话就更不多了。他个子很高,浑身散发着一股书卷味(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说话时也是和和气气的。
雨薇姐应该是我见过最温柔的人了吧?一张笑盈盈的脸蛋,甜甜的嗓音,长长的头发,俨然一位江南美女。
通过这几位师史师姐,我开始渐渐融入“二月”这个大家庭,认识了胡老师,以及其他社员,石头、蚂蚁、可儿……
从开始的敬畏到后来大家见了面都会热情地聊上几句,在这些大哥大姐的带领下,我在二月里一点一点地成长着。
高二上学期,我加入了校刊的编辑工作。经老师的安排,我和王洋,可儿成了一组。
那时候,每天晚上一吃完饭,我就急忙的跑到编辑部。开始,大家还只是蒙头工作。因为王洋和可儿同班,两个人也经常地聊聊天。几天后,我们就开始一人一台机子,边聊天边工作。王洋经常会说一些周围的趣事,别看他人很文静的样子,可一说起话来,也不见得比别人少。我经常笑得爬在桌子上动弹不得,然后努力克制住自己再爬起来工作。
约一个月后,我拿到了自己编辑的第一本校刊。不知怎的,老师并没有说谁会是下一任社长和副社长。当我在走廊里等未来的社员时,张超走过来对我说:“一会儿你坐一个靠外一点的位子。”我没听懂怎么回事,只是木纳的“哦”了一声。等张超走远了,我还在想,“为什么要我坐靠外一点的位子?靠里的不一样吗?”
当胡老师宣布我为第三届副社长时,我在那儿差点呆住了。我不清楚自己心里在想什么,像一团麻,总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开始就职演讲时,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似乎自己就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在无意中飞上了梧树,变成了凤凰。
也许是的,“二月”里承载了我太多的梦与情感,我在自己毫无知觉时,把“二月”当成了自己的舞台。我从未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舞台中心,那颗闪耀的金星。只是在一个角落里,让我能够融入这个舞台,就好。
如今,张融姐,雨薇姐、张超、王洋都离开了这里,只是偶尔可以见到石头和蚂蚁。我常常会回想过去。从刚刚入社,到现在成为“前辈”的我。高考快临近了,师史师姐们,小妹在这里,给你们加油了!
二、我
说实话,如果时光再倒退二年,我依旧不敢想像自己会成为一个文学社的副社长。或者说,不敢想像自己的文章会被一篇一篇地登在杂志上。
小学的时候,记得,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找同学对图讲故事。我对着那个图看了很久很久,耳边,同学们动听的故事一一回响着。我颤颤地举起了手。我忘了那时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那位女老师的眼睛很漂亮,笑容很温暖,她说:“非常好!”很简单的三个字,可我坐在那儿,心里久久地无法平静。
可挺无奈的是,小时候,我的作文成绩并不好。甚至烂的一塌糊涂。母亲把我送到了各种作文学习班学习。渐渐的,我的作文成绩终于提高了,但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
那时,每次老师一布置写作文,我都会咬着笔头犯头痛。几本作文书也被抄了一遍又遍。以至自己都快把那些作文给背过了。
记得初中时我的作文第一次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优秀范文评读。当老师读完作文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同学冲我微笑,同位也很大方地朝我竖了个大拇指。
从那时起,我的作文就开始突飞猛进。被当作范文成了家常便饭,语文成绩也因为作文成绩优异而名列前茅。
那时,我只是想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而并未想过通过文字去表达些什么。可就是那么潜移默化的,我喜欢上了文字。
初四时,我疯狂的喜欢上了郭敬明。喜欢看他用文字纺织成一个美丽的故事。从他的文字中,我常常会嗅到一股清新的味道。通过他的文字,我真正的走入了文字的魔幻世界。
上了高中,我终于可以在购买的杂志上看到自己的文章了。拿到了自己赚的第一笔钱,我差点哭了出来。
常有人问我,是怎么写出那么好的文章的。说实话,我真的不曾认为自己的文章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有些过于普通。
于是,又有人问我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水平。我抓了半天头发,才吐出几个字:“嗯……写日记吧!”
其实我是从初一开始写日记,一直到现在。每次不论有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我都会把它详细地记录下来。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我用了近十本日记本了。
反正,我坚定地认为,写日记绝对能提高作文水平!
文学社三周年纪念会上,我见到了第一任社长李方剑,副社会解鹏龙。
与他们相比,我似乎还太过于青涩,那一夜我一直在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呢?是真正踏上我的文学事业,还是选择其他的道路?当我离开这个校园,是否有人会记得我?而我是否仅仅是一位单纯的过客?
翻出以前的校刊,我看到了《七夜之语》。大概很多人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认识我的吧。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去写小说,尝试去给别人编织一个梦。
然而我也终于明白,无论未来的未来是否有人会记得我,我依旧会深爱着“二月”,在这里,我可以有机会去突破自己,去完善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梦。
在这里,我向所有喜欢我的文字的朋友,深深致敬……
三、文学
也许我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明白“文学”的含义。
就这样吧,对于它,我还需要去时间去诠释……
小时候,我很喜欢鲁迅。对于这位“文学”大师,我总有种说不出的敬畏。中学的课本上,每一册都会有一篇鲁迅的文章。可奇怪的是,我总是读不懂他的文章。有时我就想,难道“大师”的文章都是这么深奥?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念了几段《文化苦旅》。从余秋雨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历史的痕迹,成熟的文字与历史轨迹相碰撞,发出亘古的回响。
那时我的梦想,就是走遍中华的高山流水,也记录下我的心情文字。
有人问我,我未来的理想是什么,我说,“当一名杂志编辑。”
我想,那应该是最接近文学的地方了吧。看着一本受人喜爱的杂志出自自己之手,那种感觉,应该很幸福呢。
我想在文学这片海洋中寻找自己的一座岛屿。那里,有文字编织的梦,有情感填满的山峦,有回忆倾注的密林……
我不指望自己能够成为鲁迅,余秋雨那样的名作家。我只是喜欢文学,喜欢它给予我的幸福的味道……
后记
写完后,才发现文字有些零乱。
有太多的感情。两年的时间,“二月”给予了我,太多,太多……
谢谢你们;张融,郑雨薇,张超,王洋,石头,蚂蚁……所有的“前辈”
谢谢您,胡老师
谢谢你们:孙旭,石雨桐,陈秀明,万鹏,岚烟,叶子,忘川,刘峻良,熊猫唐,刘苛所有05级的社员们
谢谢你们,所有支持我的朋友。
还有你们,所有06级的学弟弟妹们,“二月”,还需要你们的力量,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