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发布人:05级2班 耿鹏 发布时间:2008-07-27 点击量:
我们只是希望,贮存千年后的感情,将依然保留着今天的这份唯美、纯真与执着。 ——题记
两年前,03级6班王冠峰大哥的《散场》看得我也是眼迸泪花。可没想到这一天竟这么快到来了,心理上产生了一个突变,直至报名、体检一个个来临而后远去,直到倒计时牌挂上了黑板并开始每人一页地翻(剩49天,每人一天),从大家抢着翻到没人愿意去翻,才忽然感到,这一段征程真的快要结束了。几天以来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但不知道自己是要纪实还是抒情,那干脆就随性而来吧。
害怕这种生活,却也害怕它过早的结束,就像一颗心比害怕喧嚣更恐惧孤独一样。高中三年的日子,快慢无法形容,其中的快乐、苦闷、充实、压抑只有靠自己去慢慢体会,慢慢回味。有时悲伤与快乐相距并不遥远,同窗不经意的一句玩笑,抑或是哪科小考的成绩,都会使你的心情突然转变,甚至会让你忘了自己半分钟前还在捧腹大笑。
三年未触世事,世界早已巨变,观看其的视角也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熔炉里锻造了三年,从刚进校门时的稚气未脱到现在的“自以为是”,自身发生了巨变,而这个锻造的过程,却并不被别人所看重。唯有望着越来越外向潮流的学弟学妹们,还有小休时忙碌的手机营业厅,才忽然感到自己的“落伍”。
三年的宝贵经历注定要成为我终生的财富。三年沉积了好多忘不了的故事。忘不了第一次烛光晚会的难忘瞬间,会唱的不会唱的都唱了,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忘不了操场上小平房里的点点滴滴,午休时间与盐城的民工大爷聊天,谈他丰富的人生经历,谈他的鱼塘,聊我们各自的生活,把我姐给我送的东西给他吃,他节俭得什么都舍不得买;与食堂里打饭的“兄弟”交情甚深,来自聊城的他没考上高中,来这儿打了一年的工;那天热得受不了,陈朔竟在教室里脱了上衣……讲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时,有人放了一个屁,胡老师马上说那叫“浩然之气”;忘不了搬入南楼的那天下午因为走错路线被刘校长掐了一下脖子,搬入南楼后我天天迟到,后来便回来住宿了,走读期间我认识了孟宪伟并与之成为了朋友,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忘不了我的“兄弟”们、朋友们,不管是泛泛之交还是知心朋友,都在这“压抑”的生活中给了我无尽的心理安慰,我的高中因此而绚丽多彩。
三年,还记得学理的我业余钻研中国近当代史的情景,看文革史咬牙切齿,拍案而起而又揪心无比;还记得听着某支悠扬的曲子在黑暗中独自落泪的情景,音乐承载了情感;当然也还记得在某个晚自习后的深夜与王强在操场上练蛙跳,那时我正被排列组合搞得头很大;后来我便开始在深冬停操后坚持早起跑步,每天总会有一个同学在清晨的昏暗中站在观台上大声地朗读英语,他的读书声与我的跫声相和;现在每天早读前都会有几十个高三的学生跑步,正如刘校长所说,可能这就是坚定信念的支持和对自己人生清醒的认识吧。
三年,幸遇众多良师,思想成熟、对现实问题认识深刻的胡尊众老师,心地善良、关心同学,啥事都会帮你的赵丽丽老师,题目掌握精透、一丝不苟的韩淑勤老师,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梁存喜老师,还有李长国老师,管理严格的苏丽娟老师和“不怎么会管你”的丁玲老师,史学造诣很深、认识问题深刻而又堪称为人处世的楷模的袁平老师……除了知识,他们还给了我们做人的另一种境界。
……
我们又要轮回,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在等着我们,每个人都会努力地追求,可这段无可取代的经历,却永远不会走向记忆的背面。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这宝贵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记住这些人、这些事,还有这份感情。
二零零八年五月一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