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新年的另类祈语

发布人:胡爱萍    发布时间:2006-01-12 点击量:

对于一个年龄介于而立和不惑之间的人,像我,回忆与展望应该占有相近的比重。当然,这还是一种比较乐观的说法,悲观一点的,就会认为,这个年龄,几乎全是回忆了。 也曾在最好的年华,想象三十多岁的光景,感觉那是一个风烟弥漫的站台,遥远的几乎没有到达的信心,想自己将来的面目该是多么模糊甚至可怖。而现在回想,一路经过的那些站点,有的清晰可见,兀自矗立在回望的视线中,时不时戳得你眼睛生疼;有的已无法辨识,只随着岁月的风烟飘逝而去,大脑的沟回中竟没存住它的印记。而未来的站点却又少得历历可数。因此对于“年龄”“时间”“岁月”,这些应该有感情但却缺少温情的词语,总是有一些怯懦与心惊。 原来,成长和衰老本是量变与质变在一条线上的弟兄。 这也正是面对2006年,我心下迟疑的原因。 现在的年轻学子,更多的是一种心智的过于成熟和阅历的不够丰富。我听过不止一位青年朋友发出的关于衰老的感言,“在十七八岁老去”,不禁感叹他们“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想这不应该成为思想成熟的一种表达,更不应该是一种阅历丰富的表现。我们表现的仍应该是青年的朝气和青春的生气,我们的话语,也应该谈论未来和理想,而不止于诉说初中小学时的辉煌。另一种状况是,在青年时代与少年时期的交接中,仍过多地存在童年幼年的依赖与脆弱,迟疑着不愿长大。其实这两者是相关联的,正是因为自身的脆弱与依赖,因此一旦需要自己承受点什么,就会觉得辛苦劳累,以至于感觉衰老疲惫。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感慨现在缺少朝气勃发的青年,不禁心有戚戚。岁月正当青年的一些人,一种是人未老心先衰,对万事不感兴趣,习惯了按部就班,一成不变;一种是心理上留恋童年,陷在自设的情感温室里,不愿面对现实问题。想这两种都不是健康的成长心态。每次看中央电视台“关心别人,快乐自己”的公益广告,都很受那个年轻人的感染,那伴着东升旭日的奔跑节奏,让人感到生命的律动竟是这样明快,人本身就是一种和谐。我努力从这种感染中去发现,发现这个年龄应该具有的一切:微笑与力量,自信与热情,乐观与健康,同时,也发现着另一个,自己。 而我在同龄人中,感想更多的是关于衰老。不变的伏案姿式衰老着我们的骨胳,紧张的心理状态衰老着我们的肌肤。我知道自己无力抵抗,可也不想就此投降。如果容颜不能留住,青春必成过往,那么,我们能够做什么,或者,希望自己怎么样? 又是一年,不觉产生这些关于年岁的感慨。也许自己有些苍老,但希望并不是颓丧。乐观地想想自己,希望仍能配得上青年这个称呼,不是年龄,而是心态。写下这些话,不只为祝贺新年,也为表达愿望,希望青年学子写出更多热情洋溢充满朝气的文章,为自己留下丰富的青春记忆;更为告诫自己,时间虽是流逝,止不住的流逝,只是,别过早地放弃了自己,有意义的一切理想与梦,都应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