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也求“看山还是山”

发布人:纪委书记 张利波    发布时间:2006-01-14 点击量:

有人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概括人生的三种境界,其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哲人的阐释可谓深奥玄妙,然而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它确实反映出了我们认识和处理世事的态度,大到对人生、对事业,小到对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刚入校门,我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规章制度。领导和老师带领我们一项一项地去学习、去训练,让我们知道了什么事情可以做、该怎样做。即使没有人监督,我们也会默默地提醒自己不越雷池。这个时候制度就是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学校环境逐渐熟悉,相互间也有了一些了解,少了许多顾忌,有些人就可能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偷越防线。一次得逞,沾沾自喜;两次“成功”,便会恣意妄为。这样的事情做的多了,效仿的人也就多了,尽管那些制度依然存在,但对于他们、对于他们周围那些人来说,制度已不再是制度了。这便是所谓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其中的一部分人长期停留在这一阶段,便屡屡违“禁”,老师苦口婆心也罢,家长忧愤涕零也罢,都不能使之悬崖勒马。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在经历了起初的望“禁”生畏甚至短暂的心理抵触之后,很快就心平气和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并一直坚持下去。终于有一天,他们忽然发现,正是有了这些制度,才有了一个好的环境;正是有了这些制度,才有了自己好的习惯;正是有了这些制度,自己才会不断地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在他们看来,制度依然就是制度,它的作用在于形成一种规范、有序、自由、和谐的“场”,“场”内的每个人既是场的组成元素,又是制度本身。人处在“场”内,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与他人斤斤计较,从而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其实,这种禅释又何止是局限于身处校园的你我。放眼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生不正是这三种境界的多彩演绎吗?处在第一种境界的人往往单纯、坦白,虽也快乐无忧,但却容易陷入“人云亦云、失掉自我”的被动、依赖、卑微的境地;处在第二种境界的人敏感、灵活、争强好胜,虽也能抓住机会取得成功,但多半多疑、焦虑、浮躁,结果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却抱憾终生。惟有进入第三种境界的人,方显成熟与练达,在环境与我之间,在“现实我”和“理想我”之间游刃有余,进退自如。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主动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潇洒的人生,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 幼鹰在被推下悬崖后的拼命扑打中知道了自己与小鸡的不同,懂得了不经磨练摔打难以成就梦想。年轻的朋友们自有凌云之壮志,那就收回自己叛逆挑剔的目光,走出“看山不是山”的误区,勇敢地把自己推向“悬崖”吧,相信有一天,蓝天白云中,一定会有你们展翅翱翔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