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的人生 执着坚定的追求――记我校全国优秀教师王村
发布人:校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6-06-07 点击量:
初次见到王村老师的人都会觉得他更像一位辛勤的老农:为人朴实随和,一张方正的脸上常漾着憨憨的笑,做报告时也是一口地道的家乡话。除了那副眼镜,没有多少信息告诉你他的身份和荣誉。
但是,“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东营市劳动模范”……这些,都是属于他的荣誉。
王村老师是1989年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近二十年来,在东营市一中这片教育热土上,奉献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收获了尊敬与荣誉。
苦练基本功:为伊消得人憔悴
和王老师接触多的同事,会这样评价他:认真,务实,不张扬,踏实肯干,干就要干好。而这些性格特点,也决定了他教学成绩的非同一般。
十几年前,和很多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一样,王老师也有过一段苦恼的日子。做老师的都知道,课堂教学检验着一位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教材研究是否深透、甚至知识底子是否厚实等,一个小小的不足就会在几十个学生眼中被放大,从而暴露一个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内在修养。对一些小缺点和不足,很多人都会因工作的繁忙而疏忽,不放在心上,随着工作时间渐长,一个人的教学特点就会在学生心中定位,而进步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了。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王老师就认真对待自己工作中每一个不完美的地方,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粉笔字写不好,放学后他就在黑板上一笔一笔地写;打字机使用不熟练,晚上他就在机器前一坐几小时地练;教材中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向老教师请教,尽可能查阅更多的资料,直到准确无误。为了备好课,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太晚了,被保安人员锁在了教学楼内。他熬坏了眼睛,留下了眼疾,这样的付出,换来的是业务水平的很大提高。
辛勤酿得百花香。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王村老师的教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正以自己的勤奋和认真塑造着一个优秀教师的形象。在1992年的全国高考中,走上工作岗位仅三年的王老师所带班的英语成绩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一名。他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们的认可和信任,学校又把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交给了他。他不负众望,在1993年全国高考中他所带班英语成绩再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一名。
教学研究:根深才能叶茂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王村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探讨,并实验推广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1993至1995年,他承担了学校“英语词汇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研究”。 他一边上课,一边认真研读教学理论,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开始了改革实验。经过两年的努力,实验成果丰硕,总结出了“词汇分类教学法”、“词汇快速记忆法”和“集中识词”等教学方法,为全校的英语词汇教学创出了路子,他的教学水平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绩,而是继续教学探索。1996年3月,经市教育中心考察,王村老师被确定为“张思中英语教学法”合格推广教师。在学习“张法”中,他深受启发,对“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成果得到了教育中心的认定,并且在全校英语教学中推广。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道路上,王老师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的脚步。1998年他开始使用人教版英语新教材上课。在使用新教材中,他勤奋钻研,大胆改革,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辅导进行了一系列的听说读写实验,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逐渐摸索出了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新的英语教学法,形成了我校外语教学的新特色。
目前我校已经设置电脑教学网络。王村老师认真学习钻研,借助良好的英语网站,开展网上英语学习,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网络与课本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法,效果良好。2004 年底,针对很多学生英语成绩基础较差这一现实问题,王老师提出了“英语学习主动性”的研究课题,经过学校论证通过,并在一年后的课题验收中,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根深才能叶茂,深入的教学研究赢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王村老师1994年在全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擂台赛中获优胜者称号,并且先后三次被评为校教学能手。1995年全国高考中,王村老师所带班英语成绩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一名;2001年,王老师所教班级高考英语成绩再次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一名。
教学组工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王村老师在搞好班级教学的同时,还负责英语教学组的工作。他以他的勤恳踏实、既认真又随和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一大批教师,使整个英语教研组形成了扎实严谨、和谐向上的团体风气。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王村老师还担负着年轻教师的帮带任务。他帮助年轻教师熟悉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写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耐心指导,按计划定时听课评课。经他指导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一批工作扎实业务娴熟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并且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连续多年的高考中,燕道广、丁玲、刘彩凤等教师教学成绩优异,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严小平、庞玲两名刚大学毕业的老师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严谨治学,努力工作,在2003年末全校年轻教师考评中获优秀。2004年11月,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庞玲老师获得了一等奖。
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获得的是整个集体的进步与光荣。在2003年全国高考中,王村老师所负责的教学组英语成绩列全市重点中学第二名。
班级管理:爱严勤细恒
王村同志不但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而且在班级管理上也是呕心沥血,别具匠心。他以校为家,视学生如子弟,用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班级工作中,王村老师探索形成了“爱、严、勤、细、恒”的班级管理法。
他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同学。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到知识的学习和自身修养,他都时时处处放在心上。他自己的孩子病了,没时间陪床照料;学生病了,他问寒问暖,买饭送药。有一次,一个学生夜晚病了,他连夜从家里赶往学校,将学生送往医院,并为其支付医药费。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但是他仍然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学生。在母亲患癌症直到去世的9个月中,王村老师以坚强的意志承受着心灵的痛苦,同时承担着家庭与班级两方面的责任,既要伺候母亲,请医奉药,又要早出晚归盯靠班级,上课、辅导,却从未因为个人身心的疲惫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而是一如既往地扑在工作上。在学生们的思想修养和学业上,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经常深入细致地与学生交流思想,鼓励落后,激发先进。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上,更是细致用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成才报国。为了管理好班级,让家长和学校放心,王村老师每天从早到晚盯靠在班上,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每天早晨5:50,住校学生刚起床,他已到校;晚上10:40,学生休息了他才回家 。一早一晚都在学校就餐,每天在校长达十二小时以上。即使在周末,他也时常到校帮助学生解难答疑。他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们都说:“王老师这么关心我们,操心劳累,我们做学生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王村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上的。他细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恰当的建议和指导。2001届毕业生孙娜曾回忆起自己在王老师班上的学习情况。她成绩不错,但比较爱看小说。进入高三,学习日益紧张,很多学生远离了小说。王村老师了解她的情况后,仍然支持孙娜看小说,认为这样对她的写作有帮助,并能调节她的学习心理。这样,孙娜直到高三下学期仍没放弃阅读小说这一爱好,而读小说也在无形中使她具有了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在这年的高考中,孙娜没有辜负老师们的重望,以全市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爱严勤细恒,王村老师用心摸索出班组管理的这五字真言,并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秋,学校领导将一个最差的班交给了王村老师,这个班的调皮鬼们曾将原班主任气哭。王村老师接班以来,认真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他的精心管理和帮助下,同学们提高了思想觉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勤奋好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在2003年高考中,全班58名同学有41人考入二批以上本科院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生培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王村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他所带的班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他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不气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1998年入学的刘小明、武强等几位同学,中考成绩还不到全市统招线,在王村老师的启发激励下,三年来认真学习,勤奋刻苦,最终在2001年高考中以优秀的成绩分别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他督促基础扎实的同学不骄傲,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攀登高峰,孙娜、陈英丽、姜磊等同学,认真钻研,不断完善自己,最终以优异成绩分别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后来顺利保送读研。英语学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在英语六级和研究生考试中都比较顺利。陈丽英说:“在王老师带领下学英语,养成的严谨扎实的学习习惯,对我的大学学习受益最大。”
王村老师踏踏实实,在教学道路上一路走来,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1997年9月被评为东营市“师德标兵”;
2001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2002年4月被评为“东营市劳动模范”;
2004年4月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2004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面对荣誉,王老师仍是一脸憨厚随和的笑。
你这样是不是太辛苦了?有人问。“没觉出来,习惯了。”王老师笑笑,又走入他的学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