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键:在人文色彩的氛围中塑造学生的人格
发布人:校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6-06-07 点击量:
时间回到2001年一个春天的早晨,太阳正缓缓升起。
东营东城宽阔宁静的大街上,十多个学生正向着旭日奔跑,那矫健的身姿掠过身边一棵棵小树,青春的朝气赶走了黑暗,迎来了黎明。渐渐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位年龄稍大一点的“同学”,正带头跑在队伍的前面。终于,后面的几个学生,停下,喘着粗气:“老师,我们服了你了!我们听您的!……”
大“同学”回过头,展示给我们一张英气勃发的面孔。定格。
这位年轻的老师,就是东营市一中的语文老师徐金键。
这,仅仅是徐老师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小小场景。他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充满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大爱。
这几个学生是当年徐老师所带的12班的学生,有个性,有思想,但不爱学习,不服管,把违反纪律当家常饭,一天不吃心里就少点啥,并且“百毒不侵”,一般的道理根本听不进去。从小学到高中,他们自认为自己拥有的教育理论并不比老师的少。徐老师面对这几个学生,并没有放弃,而是经过观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他了解到这几个学生爱好体育,于是,就约他们一起长跑,坚持每天早晨绕东城一周。开始,几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并没将年轻的徐老师放在眼里,可是,徐老师硬是让他们心服口服。一个星期下来,终于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从此,这几个学生在学习和纪律上有了可喜的变化,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成了徐老师的得力助手。
徐金键老师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踏上东营市一中的讲坛,开始了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人生实践。
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徐金键老师就担任起班主任工作,他默默地工作着,从不在意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从早操到晚休,他坚持跟学生在一起,餐厅、宿舍和教室,随处可以见到他匆匆的身影。他对学生的爱,更渗透在他每日的工作生活中,体现着一位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
“善教者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吕氏春秋》)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徐老师真正做到了“视徒如己”,用心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善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把钥匙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爱,这种爱渗透在徐老师为学生们做的点滴小事上。1994级的于海侠同学扭伤了脚,不能走路,徐老师就将他背下四楼,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直到学生家长得知孩子的病情后赶到学校。在任班主任的这些年里,一旦有学生生病,徐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及时将学生送到医院。即使在他患骨质增生遭受病痛折磨时,仍没停下这种爱的付出。不仅如此,徐老师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莘莘学子。1997级的解彬彬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家庭困难,经常舍不得吃菜,以致严重营养不良,徐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悄悄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送给解彬彬,让他补充营养,注意身体,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学习。1997级的李希胜同学父母离异,临近寒假无家可归,徐老师除在学习上对他关爱备至外,还将他接到自己宿舍,与他同吃同住,知寒知暖。1994级的程建彬同学母亲去世后,父亲离家出走,周末和假日徐老师就让他到自己家中,一方面在生活上照顾他,一方面从感情上开导他。……这些在徐老师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却让他的学生们谈论起时满含泪花……
徐老师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从不张扬,但这种爱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现在他的很多学生都已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至今仍记着徐老师为他们做过的每一件充满温暖的事,不少学生在信中字字情深,表达他们对徐老师无以言表的尊敬和爱戴。2000年考入山东大学的张敬芝在给徐老师的信中说:“您对我的影响之大也许是您自己也未曾想到的”,“高中是我人生真正的起点。从以前对世事的茫然无知,对生活的置之不理,到现在的思想不断成熟,我的收获是巨大的。高中三年,是您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做人。”叶圣陶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徐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以他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学生,为他们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方向,那就是首先学会做人。
徐老师把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看作自己事业中最重要的事。他善于发现学生心灵上的每一点细微的不和谐,将心比心地帮助学生认识不足,完善自我。这里选录徐老师和学生的两次谈话记录,以窥探他的教育艺术和人格力量:
生:最近我很不开心,我最要好的朋友送给我一条小蛇,装在一个精致的玻璃罐里,我小心翼翼照顾了三天,但今天不小心把玻璃罐打破了,蛇也不知去向。我很伤心,这可是代表了我们友情的珍贵的礼物啊!
师:如果友谊像蛇一样看不好就溜走,像玻璃罐一样一碰就碎的话,那么友谊就成为了一种负担,友谊就是友谊,应是一种精神上的美好的感觉,为什么将之附着在物上,并由物来左右自己的感受呢?我代蛇向你表示感谢,因它获得了自由;我代玻璃罐向你表示感谢,因它不再承载过多的情感重负而获得了解脱;我向你表示祝贺,你可以真正关注身边的朋友,而不是分心呵护朋友的代替品或象征物。
师:为什么看上去无精打采?
生:中午没有休息,因为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起来。
师:那也得休息啊!
生:我想多学点总是好的吧?
师:可你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生:如果我每天都多加一块砖,它会提前建成的。
师:在昏昏欲睡中加一块砖或加十块砖有什么用,早早建成难道是为了早早崩溃吗?
徐老师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生活是丰富且复杂的,我力求在人文色彩的生活氛围中完成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力求在自由和纪律、个性和共性、情感和理智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他坚信每一个人都是可造之才,他坚信爱心可以融化一切坚冰,他虔诚而庄重地拿着刻刀,小心翼翼地雕刻琢磨着每一块璞玉,让每一块玉发出最炫目的光彩。徐老师在1997、2000、2003三届毕业生中,培养出学生党员两名,省级优秀班干部四名,省级三好学生六名。这些学生升入高校后,大部分担任班干部,在学习和工作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学生心目中,徐老师不仅是一位能走进他们心里的优秀班主任,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语文老师。语文课有丰富的外延,有语文教育专家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就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他们必须时时处处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以求做到及时引导,灵活学习。徐老师的语文课堂充实丰富,他既能旁征博引,深入阐述,又能巧妙取譬,浅易设喻。同时,他还时时关注国事天下事,给语文课注入新的生机。1999年5月,美国悍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很多青年学子义愤填膺,直抒爱国情怀,但又感情用事,心浮气躁。徐老师利用语文教学的特点,组织学生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戏剧、评书、诗歌等,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将爱国主义思想化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思想态度有深刻的影响。结合语文课的特点,他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班会,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写作,从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到台独分子的荒谬言行,从身残志坚的保尔到以知识换财富的比尔·盖茨等等,无不充实了学生的头脑,丰富了语文的教化作用。2000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的何强同学在给他的信中说:“在高中的生活中,您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我想变得像您一样知识丰富,思想深刻,但三年毕竟太短,我需要用一生去学习。”踏实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使他的语文教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2000年高考中获全市重点中学语文(理科)第二名,2003年高考又获全市重点中学语文(文科)第一名。
徐金键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智慧,得益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1996年,作为学校优秀教师,他被派往华东师范大学进修语文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结束后,他并没有停止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他的案头,至今仍摆着《高中学习方法指导》《卡尔威特的教育》等教学理论书籍,供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时时翻看,将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工作之余,他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倾注于笔端,既充满感情地诉说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诚挚,又冷静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得失。2003年发表论文《回归生活,根深则叶茂》,论述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取胜的关键;分别发表于2005年3月和12月的《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从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深入思考教师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另外,《中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调查分析》获山东省第十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一等奖,《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核心》获山东省第六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徐老师的荣誉接踵而至:1999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多年连续受到市人事局组织部嘉奖,2005年荣立三等功,2001年荣获“市级师德标兵”,“市级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现在,徐老师是高三语文教学组组长,他正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与各位老师一道,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