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人梯,托起明天的希望-记优秀化学老师苗长虹
发布人:校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6-09-18 点击量:
酷暑七月,正是教育战线收获的季节。当实验班学生一张张重点大学的录取喜报传来,苗长虹老师的心里感到了由衷的喜悦,她感到自己的肩膀托起了一个个理想和希望,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在自己的学生这里化为了现实,她更加坚定了当年的选择。
出身于教师世家的苗老师,从自己的父辈身上看到了教师的清贫与辛苦,更看到了教师的幸福和乐趣。她从选择这一行的那天起,就做好了为此付出一生的准备。
1989年,苗长虹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化学系,从教十七年来的,苗老师勤勤恳垦,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得了骄人的教育成果。她所教学科多次获得市重点学科第一名,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省一等奖,先后有两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由于工作出色,她获得了市教学能手、教改能手、模范班主任、市优秀党员、市先进女教工、市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并四次受到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的嘉奖奖励。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苗老师取得的这些成绩,也正是浸透了她的汗水和心血。
课堂教学:
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
1989年7月,苗老师分配到广饶一中任教。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她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心都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她认识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她都要查阅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对每一个教案反复修改,教学环节的设计精益求精,向45分钟要质量,力求奉献给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品。她的授课形式活泼多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质疑解疑,动脑动手,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苗老师好像一个魔术师,那一个个冷僻奇怪的化学符号在她的指挥下各就各位,排列自如,学生们听课如沐春风,丝毫也感觉不出生涩难懂。她又巧妙地将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化学”为活生生的例子,把枯燥单调的化学分解式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欢迎。93年她送完一届毕业班后,直接接手高二教学,当时这两个班在升级考试中时,化学成绩在全年级倒数第一和第二,面对这种情况,苗老师一方面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运用诱思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知识,把学习上的拦路虎设计成一个个通过学生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总结出其中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断强化训练。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两个班的化学成绩在是全市统考中上升到全年级的第一二名。在当年的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这两个班就有6人分别在省市获奖,其中于广忠和燕全营两名同学分别获得省一等奖,在1995年的高考中化学成绩获全市平均分第一名。1998年她教的广饶一中38级7班和8班在1998年的高考中化学成绩荣获全市第一名,苗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的论文《诱导的原则》荣获全国一等奖。苗老师多次被市教研室邀请执教高三复习观摩课,并作经验介绍,获得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1997年被评为全市教学能手称号,成为了全市的知名教师。
2000年8月,颇有知名度的苗老师被调入东营市一中工作。面临新教材的改革,她深深感到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有直接关系,而兴趣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2003年市一中成立实验班,苗老师担当了全部四个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实验班的课程如何教,是让他们被动接受知识满堂灌,还是想办法引导学生动脑子自己去获取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感到学习的乐趣,成了苗老师在工作中时时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个问题。为此,苗老师大胆抛弃以前的教学设计,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学生动脑筋或者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把课堂的主体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动口叙述,让学生在“动”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在相互辩论中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将问题进一步引深讲透,让学生总结有关的方法技巧和规律。课堂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自己教的省心,学生听的尽兴。让学生感到发现的快乐,深入体会到知识是自己学的,而不是老师教的。学生每节课在紧张愉悦的教与学的气氛中度过,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把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苗老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学生在这种教学设计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教学思路很快在全校得到推广,苗老师多次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公开课,得到了教学指导专家和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全市兄弟学校的老师慕名纷纷前来观摩听课,推动了全市的课堂改革和新教材改革,2005年苗老师被学校评为“十佳教改能手”。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苗老师所执教的班级在全市统考中平均分名列前茅,她所指导的学生刘鹏鹏、任志帅、苏瑞、杨凯等同学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分别荣获省一、二等奖,苗老师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班主任工作:
用真心去爱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
苗老师调入市一中后,担任2003级2班班主任的工作。一切是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挑战。苗老师深知教育是育人的学问,要用心去爱学生,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是她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作为班主任,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尽全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难题,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生活上出现困难,她倾心相助;思想上出现问题,她悉心排解。在她的班上,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过她不同方面的帮助。在高一时,有位女学生以前出过车祸,留下后遗症,经常是晚上十一点以后犯病晕倒。遇到这种情况,不管时间多晚,苗老师总是撇下自己的孩子不顾,把她送到医院,陪着诊疗打针,常常是晚上两三点才能回家,连医生也感慨地说:“学生有你这样负责任的老师真是太幸福了。”家长也是激动的说:“真是太感谢您了,把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二下半学期,直到这位学生转离苗老师的班去学美术。
进入高三,苗老师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三餐吃在学校,晚上等学生们睡了,查完宿舍后十一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作为一个母亲,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儿子,就连孩子扁桃体动手术,也没陪在身边。学生知道情况后,非常感动,说:“老师,现在是您的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您多去陪陪他吧,我们自己会努力的。”临近高考,卢梦梦同学因神经衰弱,经常失眠,苗老师除了在思想上对她加以开导外,把自己的宿舍让出来给她住,梦梦的妈妈知道后在高考期间专程到高考车上找到苗老师,激动的热泪盈眶:“太谢谢您了,你们一中的老师真是太好了,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在班级管理中,苗老师视徒如己,循循善诱,在她的努力下,她很快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并且和他们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她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教育学生要成才先做人,做人要有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苗老师将这一教育工作落实到引导学生改掉不良习惯上。曹磊同学在高一时晚上常偷偷溜出学校去网吧,高二分班时调进二班,坏习惯仍然不改,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苗老师针对这种情况,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指出其危害性,帮助他制定出自我管理的小目标,还时常进行监督,表扬与鼓励相结合,让班干部与他组成帮教小组,把他的兴趣逐渐引导到学习上来,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班集体的温暖。渐渐,该同学对上网的危害有了深刻认识,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制力,逐步改正不良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在2003年的高考中以令人欣喜的成绩考入青岛科技大学。
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适应集体生活,这也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苗老师对学生在集体环境中提出的要求是,“要做一个不影响别人的人”,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立自新,塑造全新的自我形象。李峰同学是高三时才插入苗老师班上的复课生,平时纪律比较散漫,时间观念不强,也不愿打扫卫生,由此也影响了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苗老师一方面和他作耐心的谈话,了解他的思想特点,另一方面注重以身示范,和学生一起动手打扫卫生。苗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打动了他,从此他像是变了一个人,再也不迟到,每次总是抢着打扫卫生。升入大学后他在给苗老师的信中说:“老师,您的教育会让我受益终生,我会永远记住,‘要做一个不影响别人的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苗老师所带的2003级2班,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纪律上,成为了全年级的排头兵,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她撰写的班级工作交流论文《如何加强有不良行为学生的管理》和《谈心的艺术》荣获校二等奖,并入选校《班主任工作文集》。在2003年高考中,这个班级有16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有34名同学考入理想的本科院校。
苗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担负起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和他们一起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听课评课,耐心指导。在她的带动下,一大批年轻教师如张春艳、郑春苗、宋丹等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她的指导下,朱学东老师在2002年全市优质课中荣获一等奖。
十七年来,苗老师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肩膀托起一个个希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学生的问候和祝福。与此同时,她也获得了多项荣誉。1996年,她荣获广饶县“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4-199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1、2002、2003、2005连续四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东营市人事局、东营市委组织部给予嘉奖励,2003年被中共东营市教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授予全市先进女职工,2004年被授予全市先进女教工。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如是说。苗长虹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着这句话。她工作着,在工作中感受着快乐,用自己踏实的脚步丈量着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孜孜不知倦,默默无所求。这,就是苗老师追求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