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润物无声,关注学生心灵成长――记我校优秀政治教师刘国通

发布人:本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6-11-30 点击量:

在东营市一中,有一所颇具历史的心理辅导中心。辅导中心的负责人,就是刘国通老师。 刘国通老师198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自1988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18年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工作中,淡泊名利 ,任劳任怨、团结协作,勤奋工作,在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在教学方面,刘老师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对思想政治课具有了较为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要求,自觉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也就是把心理学知识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因其抽象性的特点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刘老师利用自己掌握的较为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意义的价值认同,结合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把对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结合起来,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使其明确政治知识是未来成功的重要知识积累,是自我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的重要思维基础。比如在讲授哲学时,引导学生用所学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知识调整非理性观念,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会面对现实,学会正确交往,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学会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听过刘老师课的学生普遍认为,刘老师的政治课一点儿也不枯燥,课堂上,他旁征博引,授课方式多样,语言风趣幽默,寓抽象的理论于具体的事例中,常常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理解并掌握深奥的政治哲学理论。由于与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绩效也随之得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实践证明,这一教学特色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00年、2003年连续两届获得市重点学校政治、文综学科高考成绩第一名,2006届学生的政治和文综成绩也是十分乐观,在几次大的市统考中,成绩都是第一,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作为班主任,刘国通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经过努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从1988年分配至市一中,刘老师一直担任班主工作,在十八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道德感和勤奋意识。同时不断探索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不断调整班级精神和文化。针对学生在某一阶段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通常采用寓言故事、哲理趣谈、心理分析等手段进行解决,避免空洞说教,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刘老师在关注普遍性的同时注意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辅导。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进行心理调节的同时,在物质方面也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班级管理的方法提高了老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班级管理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带的经常是艺术班,但班级管理经常是优秀。刘老师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作为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辅导老师,刘国通老师在保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随着社会对学校的要求的提高及学生心理压力的加大,刘老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他在努力学习思想政治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认真研究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学校的支持下,先后参加了国家教委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中学生心理咨询培训班、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研讨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举办的中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函授并顺利结业、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多次举办的心理辅导咨询师资培训班,使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得以较大水平的提高。在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的同时,努力与教学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总结教学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多篇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论文并在省级及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中《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及其培养途径》一文在《教学研究》上发表,《中学生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及克服途径》在《大众心理学》(国家教委主管刊物)上发表,《强迫症案例分析》在《心理世界》上发表,《树立积极自信的自我意象是复习 考试成功的重要心理基础》、《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责任心的培养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导致自卑的错误认知方式》在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刊《心理健康教育》上发表。1998年至2001年还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能力与能力培养》子课题研究,并参与终期成果《拓广学习空间,培养自学能力》(红旗出版社出版)的编写。 刘国通老师在加强教学教育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工作中。92年至今,刘老师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在学校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创建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创办心理辅导与咨询刊物 ——《心桥》。十多年来,个别咨询达几百人次,心理讲座几十次,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扰,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在心理辅导与咨询方面的突出成绩,刘老师于2001年被推选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2006年在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大会上,又被评选为研究会常务理事,2004、2005、2006年连续被聘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被推选为东营市心理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作为学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刘老师在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培养年轻教师,多次出色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师带徒任务。工作中,刘老师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年轻老师中的佼佼者。其中,孙晓燕老师在2002年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全省一等奖,申丽娟老师在2005年东营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 工作的努力换来了学生、组织和社会的认可,刘国通老师1992年被评为“东营市新长征突击手”,2001、2002、2004、2005多年获得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通报表扬和嘉奖,2001年获得全市劳动竞赛“百佳”技术能手称号,2001年参加市教育工会举办的东营市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在相关学校巡回演讲,2003年被评为中共东营市教育局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校“十佳师德标兵”,并且多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 面对荣誉,刘老师始终保持一颗谦逊质朴的心。他说,自己在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探索,“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做一个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学校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