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教育理想,诗意地栖居在教学工作中――记我校优秀生物教师刘其富
发布人:本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7-01-31 点击量:
在市一中校园里,你会经常见到一位个头不高但精神昂扬的老师,他的一双大眼睛似乎总在发现校园里不和谐的音符,会顺手捡起地上的废纸,对校园里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及时批评指出。这个总是充满热情和力量的老师,就是我校优秀生物老师刘其富。
刘其富老师于1995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1995年8月进入市一中工作至今。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成就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注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职业精神不是只在工作中才表现出来,而是体现在他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教育无小事,对一位责任感很强的班主任来说,生活亦无小事,生活处处都蕴含着教育。刘老师正是深谙这一教育理念,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身心修养,在每一细节上身体力行,用一言一行展示一位教师的魅力和情怀。
在老师们眼中,刘其富老师为人正派,待人热诚,他用他的热情和真诚感染着他周围的同事们。在生活上崇尚简单质朴,一身简洁的夹克显得干净利落,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他干练的工作风格。刘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他从点点滴滴做起,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事,进校门主动下自行车,不踩草坪,不乱扔垃圾,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刘老师总是首先要自己做到,他认为,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榜样,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言传身教相一致,才能达到教育的真实目的。除此之外,他总是时刻关注着学校生活里的一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关掉教室和厕所的“长明灯”、“长流水”等,虽是举手之劳,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出于行动的教育总是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刘老师班上的学生也自觉地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班级管理水到渠成。平时,他对自己经常反省、检点,对集体、对他人、对社会,尽心尽力;对学生,热情关爱,严格要求。在对待学生问题上,刘老师有一种朴素而真诚的态度,他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认真为他们服务。特别是现在,家长供养一个孩子上学是多么不容易,不对学生认真负责,于心何忍?良心何在?同时教师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自身不正,焉能正人。
正是由于这样注重师德修养,刘老师在2005年被评为“东营市一中十佳师德标兵”,2000年至2005年连续六年受到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嘉奖奖励。2004、2005年荣立三等功。
充满激情,享受教学
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繁重的工作和循环往复的教学,刘老师并没有对教师这一职业麻木不仁或悄然反叛,而是一直具有饱满的职业热情、职业美感和事业信念。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对教材、大纲潜心钻研,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充满激情地与学生交流探讨。在刘老师的感染和鼓励下,他所带的学生也是激情四射,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2、2005年的高考中,刘老师所任教的生物学科获市(I)类学校理科综合(生物)第一、二名;2003年高考中所带体育专业的学生文化课理综学科获市第一名。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刘老师更是虚心学习,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新课改路子。并在2004年12月获“东营市高中生物市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5月参加东营市高中生物“精品课”展示活动荣获一等奖;2005年1月参加山东省高中生物“优质课”展示活动荣获一等奖;2006年7月受山东教育学院邀请担任授课教师,在全省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中主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初探”,将我校的新课程经验在全省进行了交流与汇报,大大提升了我校在新课改活动中的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班额比较大,学生参与面小的实际情况,刘老师调动教学智慧,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网络,探索通过人机对话联系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他与其他几位老师合作开发的网络型课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在东营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课件交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好评,并被推荐到全省进行交流。
关爱每一位学生,放眼学生的终生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在诗中写道:“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贝多芬;你的偏见中有达尔文、爱因斯坦、丘吉尔、托尔斯泰、罗丹……”在十多年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刘其富老师谨记先生的这句话,真爱每一位学生,事事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心、信任、保护、理解、尊重、期盼、宽容。给予做错事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一个心理健康的时空诗意地生活与学习。2000级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升入高三后连续几天晚上请病假,打电话问家长,了解到这名同学并没有生病。刘老师凭一个教师的职业敏感,意识到潜在的问题,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估计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去了网吧,就与家长一起找遍了学校周边的网吧。直到凌晨一点多,才在一个网吧内找到了该同学,经过刘老师耐心的教育、鼓励,帮助他端正了学习态度。从此,该同学发生了很大转变,学习成绩提高很快,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并进入大学学习。
在班级管理中,刘老师尤其注意一些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些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明天是最重要的,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只言片语的关怀,都能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
正是这种真诚无私的爱,赢得了学生对刘老师的信赖与尊敬,而且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升华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在学生毕业后还得到了延伸,一些同学在大学中遇到困难时经常会打电话来向刘老师征求意见。
班主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人们常说,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谓“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班主任实施爱心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教师真挚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比如,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参与劳动不多,因此在学校卫生扫除中表现为没有卫生扫除意识,不会干,干不彻底。刘老师除了经常提醒外,还经常与学生共同扫除,手把手地教。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也会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更细心更耐心地搞好扫除。由于这种踏实细致的工作,刘老师多次被学校评为“模范班主任”、 “优秀教师”。
以诚相待,共建和谐教学团队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刘老师识到,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教学组是一个集体,为研究教学解决问题提高质量而设,团结合作是完成事业的保证,教师之间能否有效交往、碰撞、沟通与接纳关系到“教育合力”能否最大化,教师之间关系是否融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成效能否最大化。要使教学组成为一个和谐的组织,教学组长是首要的责任人,教学组长应当是一个乐群者,能充当教学组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2000年,刘其富老师刚刚工作五年就开始担任教学组长,当时他认为自己比较年轻,还不是教学上的行家里手,深感责任重大,因此从自身做起,谦虚学习,踏踏实实,决不会不懂装懂,与人为善,互相谦让,促进组内老师的团结协作,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努力创建优秀的教学教研组。
2003年以来,我校每年都分来许多新老师,组内年轻老师所占比例较大,怎样使年轻老师尽快成长这是摆在教学组长面前的重要课题。刘老师作为教学组长,在工作中首先把新来的老师看成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真正从提高业务的高度,以欣赏、悦纳的心态关心他们。新教师刚来在教研活动中都比较谨慎,不敢多说话。在组内听评课活动中,刘老师动员每一位新教师都讲课、听课、说课、评课,并且鼓励年轻教师大胆评老教师的课,以此促进教研组成员之间合作互补、和谐共事,为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浓厚的业务氛围,各位教师从自身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出发,未必要、也未必能达成一致的共识。在这样一种气氛下,各位老师都能够畅所欲言,心情舒畅,积极投入到教研教学中。同时,刘老师还认识到,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有时是“逼”出来的,在奥赛辅导、专题讲座命题等教学工作中,本着非常信任的态度时常把任务交给年轻老师,让每个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有压力就有动力,事实证明年轻老师都做的非常认真,非常好。
刘老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生物组的所有老师都能把教学工作上升到育人的高度,上升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任何一位老师都不会在课外布置大量作业,狂热地追求学生的考分;而是依靠抓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成绩。生物组老师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于2002、2003、2005年的高考中,生物学科获市(I)类学校理科综合(生物)第一、二名,为全校争得了荣誉。
满怀教育理想,追求理想的教育,这是刘老师自始自终坚守的信念。正是这些理想,使他自豪于他的工作,使他身上永远有使不完的劲。他说,诗意地栖居在教学工作中,这便是一位教师最好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