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执着干事业尽心尽力 真诚待学生亦师亦友--记我校优秀历史老师袁平

发布人:本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07-06-29 点击量:

走近袁老师并不困难,他架着一副眼镜,带着温文尔雅的儒生气质,给你的感觉,是平平静静的一潭水,温温和和的一阵风,从不咄咄逼人,从不语惊四座。但真正了解袁老师并不容易,他是一个不善言辞,而努力追求做得最好的人。14年来,他在高中教育这一平凡岗位上,时刻用要做一名好教师的追求塑造自己,尽情驰骋于中学教育改革的金光大道中,用执著和热爱进行着“改变孩子命运”的辛勤耕作。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须毕生致力于追求。我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 1993年7月,袁老师放弃了在大学留校任教的机会,带着满腔热情走上了高中教育的三尺讲台。从第一天起,他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的誓言。他说,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仅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做完就脱手,无牵无挂,简单的很。而如果把它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你就会认真设计它的未来,把每天的每一步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用心去经营属于自己的“地盘”。就这样,他把高中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乐在其中,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在同事眼中,袁老师是一位言语不多的实干家;在学生心中,袁老师是一位可敬的兄长;在学生家长眼里,袁老师又是一位可以信赖、让人放心的好老师。他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奉献,赢得了学生的无限爱戴,他们以刻苦学习的态度和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1996年他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班,有11人升入本科,实现了建校以来文科班本科升学从没超过10人的突破;1999年第二届学生17人升入本科,实现了本科人数超理科班的突破;同年学校第一次成立艺术班,领导就把这副重担压在了袁老师的肩上,他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克服音美学生在一个班级,管理难度大而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重重困难,在2002年的高考中一举将全班2/3的学生送入了本科院校;2005年他所带的毕业班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更是达到了43人!他敬业爱岗的精神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先后获得了“市教学能手”、“高考优胜班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市政府嘉奖”。 “我爱每一个学生,愿做良师更愿成为学生的益友” 从教14年以来,袁教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他注重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每接手一个新班,他总是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由于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定的,所以他们也特别自觉地遵守。当然,他绝对不会无原则地放任学生,他对学生既严又爱。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严厉能让学生意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他的爱又让学生对自己所做所为感到无地自容。袁老师极少把学生带进办公室,他认为这样可能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不少学生的问题都被他和蔼地化解在了走廊上、运动场上……。 古语曰:“厚德载物”,作为一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良师,他深知良好的品德对于青年学生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在哪所学校,无论是带什么班,他总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公平、博爱是他对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和方法。在班级管理上,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信任、理解、宽容、鼓励和期待。他经常告诫学生,“品性铸就成功,性格决定人生”。他时常引导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坚韧意志,在生活中要做到豁达大度,乐观向上。对于遇到挫折就情绪波动、心理脆弱的学生,他经常给予帮助和鼓励,教育他们勇敢做人,敢于面对现实、挑战人生。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 袁老师说,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他从来没有歧视过任何学生,从各方面他对学生都一视同仁,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偏爱哪个学生。他说:“我深知过多地赞美雄鹰,会伤害更多的小鸟。” 从学习困难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从心理问题到身体问题的学生,袁老师帮助和改变了的学生太多太多!有一次,一名学生生病了,袁老师便想把她送到医院,可是学生说没什么问题,坚持要回家,袁老师放心不下,亲自送学生回了家,当时学生家中只有行动不便的外婆在家,看学生难受的样子,袁老师毅然决定把她送到了医院,然后是紧急的检查、手术。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告诉他们:孩子如果晚到医院半小时就有生命危险了…… 当他为了学生的高考而推迟婚期时候,当他深夜一点外出寻找因与同学闹矛盾而出走的学生的时候,当他自掏腰包解决学生困难的时候……他说:能为需要他的学生给予最大的帮助是幸福的!然而,袁老师却只字不提任何一位他帮助过的学生的名字,他说:我帮助学生并不是为了回报,更不想让学生因此背上报恩的包袱! “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课堂是教师实现价值的舞台。” “教书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主阵地,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袁老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历史教学中,他实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平等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说:只有找准学生的疑问所在,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 在学校进行的历次教学改革中,袁老师始终走在前面,多次进行过课程改革公开课的教学展示与交流,并多次参加全市新课程和高考复习公开课的展示,均获好评。他教学成绩突出,所教班级的高考成绩均列全市同类重点高中高考第一、第二名。他本人也获东营市优质课比赛第一名等多项荣誉。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体会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理论的重要,为此,袁老师挤时间加强学习,阅读了大量教育理论书籍,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撰写论文,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黄河口论坛》、《东营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山东省教育社组织的论文评比一等奖,主编出版了《金状元》历史丛书。 袁老师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他在抓好自己业务的同时,带领全体教研组成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他的带领下,教研组成员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袁老师还热心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跟班学习,并积极同他们进行探讨和研究。他的课堂随时开放,这对他确实是一种挑战,但他毫无怨言,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他常常对青年教师说,教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学生不是试验品;要把功夫用在课前,要把心思花在课上;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一堂课,要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去上一堂课。通过给青年教师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讲座等一系列过程,推动青年教师不断成长,使一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其中1人评为市教学能手、2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许多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袁老师也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 “做老师是一件幸福又伤感的事” 袁老师说:做老师是幸福的。 他带第一届学生时候,有一次,学生的不听话让他很生气,于是他在教室里“发了火”。那天晚上因为要帮一位同事看房子,下班后他就没有回宿舍,当时袁老师住的宿舍楼和学生宿舍楼是紧挨着的,学生们回到宿舍后没有看到老师宿舍的灯亮起来,于是学生们担心老师“想不开”,而一夜都在等老师宿舍的灯亮起来!第二天,当袁老师推开办公室的门时,门底下塞满的是全班53名同学的53封饱含着浓浓师生情的信……;在那一年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学生们在教室的中央用蜡烛围成了一个心字形,他们让袁老师站在心的中央,一起为他唱《真心英雄》! 曾经有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把三年来他们精心收集的学校的一草一木制作成标本送给袁老师。他们说,每一片绿叶、每一片花瓣都承载着他们与袁老师之间,一件件美好的往事。当学生们用上大学后获得的第一笔奖学金买了礼物送给袁老师的时候,当学生们用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礼物送给袁老师的时候……他说:我收获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在1998年学校进行的班主任评价中,袁老师获得了全校最高的分数。他说,他不是一个看重荣誉的人,但是学生给老师打出的分数,却是他最看重的!因为那是学生心中一杆无形的秤,时刻鞭挞和鼓励着他继续前行! 袁老师说:注定的离别让人伤感。 三年一个轮回,三年的时间酿造了他和学生间浓浓的师生情,而三年后他的学生注定会变成雄鹰远走高飞。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看着家长们满意的笑容,他说自己真的很满足,然而,这注定的一次次分别,又怎么不让人伤感? 在目送一批批雄鹰展翅远飞后,他又毅然满怀希望地迎接着一个个新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