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四

禽流感科普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2005-11-16 点击量:1982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二、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世卫组织指出:粪便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渠道。据法新社报道,WHO说,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WHO发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说,几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鸡肉而患病。他援引WHO专家的话说:“病毒被煮死了。”他强调说,在拔毛前就把鸡煮了也能消灭病毒。   三、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病毒吗? 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说,就可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届时,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好像流感病毒一样。两种病毒的重组有一个生物学特性,就是禽流感病毒首先发生了变异。但是禽流感对人类还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传播到何种程度会变异,谁也无法预知。 四、禽流感为什么会威胁人类? 禽类感染H5N1型病毒后数日内死亡,如果由禽类传染给人,发病后死亡率高达60%。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大约有60人死于禽流感。H5N1型禽流感病毒目前还处于由鸡鸭传染给人的阶段。然而,如果禽流感反复发作,一旦病毒基因发生变异,就有可能变成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新型流感,后果不堪设想。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李钟郁10月25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禽流感人传人现象的爆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全球正处在危机边缘。他还透露,眼下各方正在与时间赛跑,当务之急是增加抗病毒药丸供应。 五、禽类得了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 六、人类患上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 七、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会传染吗? 专家表示,穿羽绒服、盖鸭绒被及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太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八、吃鸡鸭鹅肉会被传染吗?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会否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 九、现在有没有禽流感疫苗? 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争分夺秒,开发一种能够抵御H5N1的疫苗。不过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被批准使用,它的问世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更糟糕的是,如果病毒变异后能够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我们就要重新研制新的疫苗。 十、能快速找到防治禽流感的有效药物吗? 专家表示,目前,对病毒尤其是动物源传染病毒的研究较少,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药物也少。目前禽流感病的治疗与普通流感治疗相同。 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这类流感病毒有大量天然宿主,野生禽类尤其是鸭、鹅等野生水禽长期携带这种流感病毒,导致禽流感在鸟类之间广为传播。带有病毒的野生禽鸟与家禽接触,病毒会通过粪便等渠道传染给家禽。因此,家禽直接或间接接触迁栖野水禽被认为是导致禽流感流行的常见原因。   问:人类感染禽流感的几率有多大? 专家:根据病例显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在与病毒反复接触的情况下,这类易感人群肌体容易受到病毒侵害而发病。感染者大部分都具有抵抗力弱的特点或与病禽反复接触过,所以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不是自然感染,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 虽然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需要一定条件,但必须承认,禽流感病毒在自然传播的过程中会侵袭到人,由于病毒感染需要一定的受体,受体的不同形成了自然的“种间隔离”。正是由于“种间隔离”的存在,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几率是很小的,虽然目前有几十个人感染的病例,但远并不能证明禽流感病毒已经突破了“种间隔离”。 问:病毒短期会发生变异吗? 专家:由于病毒与受体的不匹配,禽流感病毒的人体感染是一种“误行寄生”,目前这种病毒还并不具备侵害人的细胞接受体的特性;但如果不加控制,任其与人的肌体相互适应,经过一段时间会促使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甚至与人类流感病毒重组而产生新的病毒。这样产生的新病毒就会具备人体间相互感染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人体进一步传播。 尽管禽流感病毒产生变异、重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自然界中新物种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条件相适应,就目前情况,禽流感病毒发生这种变异重组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问:如何有效控制禽流感? 专家:在禽流感暴发后,快速果断的将病禽扑杀,同时进行消毒、隔离是控制禽流感蔓延的最有效方式。专家指出,防止禽流感蔓延措施必须坚决彻底,香港1997年发生禽流感后,三天之内宰杀150万只鸡,使禽流感得以控制。 为了不留隐患,除了扑杀感染禽流感的鸡之外,对农村小规模的养鸡场和家庭养的鸡也应给予充分注意。此次禽流感在亚洲地区广泛蔓延与这些地区家禽的饲养方式有关:亚洲地区家禽散养多,规模化养殖少,这样导致对禽流感疫情发现的晚,同时控制力不够。   问:人类怎样防治禽流感? 专家:首先是阻止禽流感在家禽中的进一步传播,这可减少人接触H5N1的机会。有可能接触感染家禽者应接种疫苗。其次,接种能有效控制目前正在传播的人流感病毒株疫苗,可减少人流感病毒株和禽流感病毒株混合,接触者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感染,如穿隔离衣和服用抗病毒药等。只要人们尽量避免与病禽接触,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控制住禽流感在家禽中的蔓延才是防治禽流感的关键。 问:注射了疫苗的家禽就安全了吗? 专家:疫苗保护只能作为辅助的防治措施。任何疫苗的保护能力并不能达到对病毒百分之百的免疫,因此,疫苗保护并不完全可靠;同时,也不能保证疫苗百分之百的有效接种。在没有疫情的地区采取免疫注射的方式,可以防止禽流感的大规模流行,维持家禽养殖生产的进行。 问:禽流感为何会频繁暴发? 专家:1878年以来,禽流感的暴发频率呈几何级数增加,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其中原因。首先,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疾病的关注更胜从前,同时由于流通渠道的方便和快捷,信息共享的程度更高了,一些流行疾病由于人们的关注而显得发生得更加频繁。但是不可否认,人类的活动确实在不断改变着自然,改变着人类所有能够触及的生态环境,禽流感近年来的频繁暴发确实和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有着一定的关系。 人类感染的许多疾病是由于人类入侵了这一疾病的自然疫源地,自然的隔离被打破,从而使人感染上自然疫源性疾病。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改变环境要付出的代价,禽流感的频繁暴发,正是再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 问:目前蔓延的禽流感和通常人们所说的鸡瘟是一回事吗? 专家:鸡瘟分真性鸡瘟和新城疫两种,而时下流行的禽流感则属前者。禽流感,即真性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已经证实可以使人类感染发病。通常所说的鸡瘟指的是一种名为新城疫的禽类传染病,这种疾病传染性也很强,如果暴发同样造成禽类大量死亡。但是新城疫病毒的变异能力较低,通常使用疫苗保护进行疾病控制。目前有新城疫使人类感染结膜炎的临床病例。   问: 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哪类人最易受禽流感侵害? 目前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呼吸道和消化道。养鸡场病禽粪便的扬尘、分泌物、唾沫的小颗粒,在空气中进入呼吸道,可能感染人类;接触病禽的粪便后,受污染的手又在饮食中入口,或者饮用被病禽粪便污染过的水,食用病禽下的蛋,都可能致人得病。 在禽流感疫情流行的今天,应特别注意保护儿童。12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受到感染。据泰国卫生部报告,目前泰国已确诊3名禽流感患者,均为儿童,其中两名6岁儿童已死亡;另有11名疑似患者,其中5名为儿童、6名为成人,6名成人都已死亡。   问: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 生物学家认为,为安全起见,旅客不宜到暴发禽流感的地区,理由是目前仍未验出病毒源自何种病毒,也不知病毒的真正传播途径,以及会否由禽畜传给人类,或再由人传给人。如果无法避免要到禽流感地区,有几点要记住: 禽流感传播途径,可能透过接触禽畜粪便,因此旅游人士应避免到疫区农场,接触禽畜后要洗手。 避免与活禽鸟接触,特别是儿童。接触活禽鸟或双手被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应该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 问: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介绍,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应用养禽过程中常用的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消毒剂,均可将环境中的病毒杀死。   问:鸡蛋是否传播禽流感病毒? 据专家解介,火鸡和鸡最易感染,不同品种的家禽感染禽流感的几率不同。目前,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的性别有关,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鸡蛋传播。 许多家禽如鸡、火鸡、珍珠鸡、鹌鹑、鸭、鹅等都可感染发病,但以鸡、火鸡、鸭和鹅多见,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的易感性较低,但可带毒或隐性感染,有时也会有大量死亡。各种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死亡,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而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通过实验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所以,不能用污染鸡群的种蛋做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