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初五

慎购——校园周围的“美味”食品

发布时间:2006-01-09 点击量:2212

 许多校园周边,往往可以形成一个市场。于是围绕学校,特别是校门口,出售各种小食品的小卖部、小摊点常如雨后春笋,每逢下课和放学,许多学生蜂拥购买。一些劣质小食品如麻辣条、油炸小鱼、海带丝、方便面、饼干等由于价廉“味美”,竟成学生们的最爱。但他们不知道这些“美味”背后,隐藏着多少健康的隐患。   这些设在校园周边的小摊贩、小卖部大多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出售的小食品大多是无证小作坊生产出来的。这些小食品不仅不卫生,更大的危害是为了增加色、香、酥、脆等特殊效果,使用了许多不明的添加剂,有的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业添加剂。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刺激购买欲望,一些不法商贩还在小食品中夹带含有重金属、荧光剂的卡通画片,聚丙烯塑料玩具等。还有一些商家滥用色素,给儿童食品披上“彩衣”,使其变得“花枝招展”。这类“彩衣食品”多数采用的是人工合成色素,而这些人工合成色素是从煤焦油等提炼出来的,在合成的过程中,有的可能混入杂质如砷、汞等物质,这些都会对儿童健康产生危害。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各器官都比较柔嫩,对外界物质的解毒能力较差。当这些人工合成色素进入儿童体内后,会消耗体内的解毒物质,加重肝脏和胃肠道的负担,干扰体内正常的代谢反应,导致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以及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这些劣质食品,其中的化学物质在体内蓄积能引起慢性中毒,加上儿童免疫功能较弱,易导致细胞突变或癌变,从而引发白血病、再生性障碍贫血等血液病。近年,劣质小食中超标的化学物质导致儿童发生血液病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加。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家长和老师要教育中小学生一定要注意食品卫生,不要随意购买学校周围小摊贩和小卖部出售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种小食品,尤其不要购买那些包装粗糙、着色过重、质量可疑的小食品。教育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消费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9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