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弘扬热爱事业的精神

发布时间:2004-08-30 点击量:1367

  在奥运会火热的比赛现场,拼搏的精神无处不在;在拼搏精神的背后,是运动员对自己所从事体育项目的热爱。这种热爱支撑着体育健儿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为国争光;支撑着他们面对困难和伤痛,永不放弃。   女子58公斤级举重冠军陈艳青上届奥运会后曾经退役,进入大学读书,但是她说自己看到杠铃时总想摸一摸,总觉得自己还有那个能力举起来,总想给小队员们做示范,后来,她割舍不下,终于又回到了举重队,并获得了奥运金牌。“老枪”高娥已经42岁了,之所以没有退役,她说自己就是舍不得,本届奥运会她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最后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射落了一枚铜牌。我们为他们的成绩喝彩,更为他们这种对事业的热爱所感动。可以说,他们的运动项目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舍不掉,离不开。之所以坚守,无关乎金钱,无关乎名利,而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   我们应该向奥运健儿们致敬 因为热爱,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因为热爱,他们承受了一次次失败的酸楚,抵制了各种诱惑,还要忍受身体上无尽的伤痛。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因为热爱,他们心无旁骛,刻苦练习,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这,原本就是体育的高尚精神,也是一种值得张扬的社会精神。   不知为什么,奥运健儿的事迹让我想起了那位刚刚离我们远去的慈爱老人常香玉。对戏的热爱也贯穿在她的生命旅程中,她一生信奉“戏比天大”,戏已经成了她的生命和灵魂,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为戏献出一切,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坚持为戏迷演唱。也许,当一个人的事业与生命如此完美地结合的时候,才能真正地享受事业,享受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敬可爱的运动员和常香玉大师一样,又都是十分幸运的,因为他们都感受到了真正本色与绚烂的人生。   所以,热爱事业,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我们理应去尊敬并弘扬它。实际生活中,面对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能不辞辛苦,如何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缺乏热爱,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觉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都是消极无益的。   我们从奥运健儿以及许多英雄人物身上,看到了热爱事业的精神和力量。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因些他们的工作能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他们是各行各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体育精神连通着社会精神,体育赛场上蕴涵着人类崇尚的真善美。我们有理由相信,奥运的热潮带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精彩的比赛和金牌的增加,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思考。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