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的理念为教育导航
发布时间:2004-09-02 点击量:1510
历经沧桑的母亲河七转八折,行至黄河三角洲,如今已没了李白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宏之势。但在李白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已经拔地而起,而东营市的教育,更以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独特魅力,构建了一个别样的人文景观。《用智慧开启未来——新世纪东营教育的选择与发展》,则充分展示了这一景观的瑰丽与多彩。
“用先进的理念为教育导航”是本书的灵魂,也是东营市教育腾飞的精神内核。这其中有一个核心性的人物,那就是教育局局长张洪生。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领导,而是一个融学者与行政领导于一体的教育先行者。他对经济、文学、教育、历史、美学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对哲学更是情有独钟。加之丰富的实践经验,敢人为先的创新意识,使他在审视教育之时便有了较高层次的思考。他写的文章,大都不是一般层面上的经验总结,而是对教育经验的理性升华,有着浓重的学理色彩,哲思洋溢且灵性飞动。这是实践与学习送给他的一份厚重的“礼物”。他珍视这份“礼物”,并希望人人都拥有这份“礼物”。在他的倡导与影响下,教育局的不少人也相继走向一线,拿起书本。于是,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机关应运而生。所以,书中就有了不少将理性思考与教育实践融于一体的文章。
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打破这个瓶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东营市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党委、政府的重于言而践于行。自2001年以来,市政府每年都将至少一件涉及农村教育发展的大事列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对教育的高投入更是“言必信,行必果”。东营市不但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还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并由政府买单实施了远距离学生“食宿工程”。2001年以来,为实施三大工程,市级财政专项投入达8500万元。现在,东营市农村学校的校舍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学校内部设施配备已经基本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对教育的投资到位与逐年递增,不仅为广大教师扫除了生活之路上的后顾之忧,也使他们有了受尊重和被认可的愉悦。对党委、政府关心的感激,便会化作痴情教育的执著行动。于是,农村教育就在这个稳定的生活氛围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本书中的不少作者,既真实地纪录了这一农村教育发展的历史,也将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弥洒于字里行间。这些先进的教育经验曾先后为全国许多媒体采访报道,并引起过非常强烈的反响。
《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2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