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 乙巳年(蛇)四月十三

学习马祖光光明网评论员文章

发布时间:2004-10-07 点击量:3571

光明网评论员 杨谷 光明网评论员文章之一:学习马祖光无私奉献的精神   马祖光院士是一位大学者,他的“大”,不仅仅是体现在激光领域的学问之大,而且更体现在他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之大。   马祖光生前所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以来隶属于国防科技和航天部门,为“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马祖光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千千 万万个航天人和爱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的这种精神,是建国50多年来“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马祖光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马祖光的学问之大,无须赘言,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唁电中这样评价他:“他在该领域创造了多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并对国防光电子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促进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做了系统的开创性的贡献。”   马祖光的精神之大,在他的两次学术研究方向的重大改变上体现得尤其突出。马祖光的一生中有两次重大的学术研究方向的改变,第一次是组织上的安排,让他领头创建核物理专业;第二次是他自己作出的选择,以钠双原子第一三重态跃迁激光为突破口,进入激光研究的前沿。   作为学者,马祖光应该很清楚,改变学术研究方向意味着什么。在科学研究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半路出家,转变研究方向,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就意味着很可能一辈子在学术上毫无建树。为了学术研究方向上的这两次转变,马祖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第二次转变,马祖光付出了生命的最后30年。   作为激光科学领域的后来者,马祖光必须付出比别人多许多倍的学习和钻研。为了跟踪激光技术的前沿进展,他几乎每天都在阅读国外的最新资料。他的学术研究转向成功了,但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并将自己的生活条件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虽然患有严重的心脏衰竭,却总说没有时间去看病,延误了病情,在科研上过度透支的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马祖光为什么要两次转变学术研究方向呢?虽然一次是被动,另一次是主动,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了让祖国早日强大起来。   在联邦德国做访问学者期间,马祖光给家里人送去过一段录音:“人家的条件再好,也不如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我们现在是困难的时候,可我们越是困难,越要使出最大的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要把孩子教育好,要有这种勇气,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块。”   寥寥数语,体现了马祖光质朴的爱国情怀。他在联邦德国时对钠双原子第一三重态跃迁激光的探索,就是出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归国后,他从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出发,创办了哈工大的核物理专业,创建了哈工大的激光专业,创建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培养了包括“长江学者”在内的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   质朴的爱国情怀引领了马祖光在科学之路上的探索方向,使他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有益于人民的道路,一条将世代为人民所铭记的道路。   学习马祖光,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凝聚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学习他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为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无私奉献,不畏困难、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光明网评论员文章之二:学习马祖光严谨治学的精神   治学严谨是学者的行为准则,在这方面,马祖光院士的行为堪称楷模。正是凭着这种在学术上的严谨,“半路出家”的马祖光在激光科学这个强手如林的高技术领域,站到了世界的前沿。   马祖光的治学严谨,一曰“忘我”。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马祖光刚刚从“牛棚”中被解放出来,才恢复工作,他每天都要到黑龙 江省图书馆阅读国外出版的科技书刊,为哈工大激光专业找寻发展方向。诺大的一个图书馆,空荡荡地,只有他一个人在看。为什么别人不到图书馆来呢?因为避嫌。图书馆的管理员指着马祖光说,这是哪个“牛棚”里出来的反动学术权威呀,是不是为下一次挨整准备材料呢?是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做是要冒被再次打入“牛棚”的危险的。为了让新诞生的激光专业在学术上站稳脚跟,马祖光“忘掉”了自己的安危。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他也常常“忘我”。作为一个大知识分子,他不是不知道心脏衰竭的严重性。有一次,他总算住进了医院,医生责问他,为什么来这么晚?再晚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了。但在医院没有住几天,他就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他心里总是惦记着激光科研事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怕去医院会耽误时间。   马祖光的治学,二曰“严以律己”。马祖光的学术地位虽然很高,但他特别反对说自己的成果“国际领先”。他对同事们说,有一两项研究先做出来,绝对不能说“国际领先”。以他的学问,早就够评院士的资格了。光学泰斗王大珩也对他说:“小马,我看你该申报院士了。”从1997年开始,哈工大多次为马祖光申报院士,他不但不同意申报,还给中科院写信,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院士条件”。马祖光为什么不愿意参加院士评选?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太严格了,“很多比我优秀的学者还没有成为院士。”   马祖光的治学严谨,三曰“不当学术上的奸商”。原电子工业部委托他主编一本激光统编教材,他多次召开编者会,要求取材一定是当今最新的成果,每个定义、概念都要准确恰当。他再三叮嘱:“千万不能误人子弟。”25万字的书,几易其稿,他对每一章、每一页,包括标点符号都仔细推敲。当大家认为可以印刷的时候,他还建议再改几遍,他说:“严谨是做学问最起码的态度,可不能在知识界里当奸商啊。”他把培养的学生视为自己的“产品”,决不允许有疵瑕的“产品”流入社会。每位博士生开题,他肯定参与,帮助学生选题、分析、查资料,付出的辛劳不亚于学生们。学生们说:“我们掌握的课题资料,还不如马老师的多。”   马祖光的治学严谨,四曰“一丝不苟”。他常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要能经得起别人的考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校从外地买来一台沉重的汉白玉石光学实验台,已经安装好了。马祖光发现少垫了几层泡沫塑料,要求同事们重新安装,给这个实验台垫上10层泡沫塑料,少一层都不行,以消除外界震动对实验结果的细微影响。他对实验数据的精益求精已经到了“苛刻”的地步,他常说:“对于精密的仪器,有时轻微的局部变化都会给实验造成一个岔路口。”   学习马祖光严谨治学的精神,在今天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会体现为学术研究上的伟大复兴。值此中华民族学术研究的伟大复兴之际,不能缺少了马祖光这样的严谨治学精神。   这样的严谨治学精神,不仅能够使大学者们受益,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有了这样严谨治学的精神,就不会出现论文抄袭、学历伪造;有了这样严谨治学的精神,就不会有各种考试中作弊、替考的泛滥;有了这样学术腐败活动的精神,就不会有形形色色的学术腐败。 光明网评论员文章之三:学习马祖光高山仰止的人格    马祖光院士作为一个大学者,散发着闪光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形成了强烈的“磁场”,吸引着一批批优秀的年轻学者追随左右,形成了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影响的科研团队。光学泰斗王大珩赞美他“高山仰止、祖国以光”。那么,他的人格魅力是从何而来呢?   马祖光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马祖光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加入了党组织,他一生都听党的话。从山东大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物理教研室,他服从了党组织的安排。从物理教学转向核物理研究,在哈工大创建核物理专业,他还是服从了党组织的安排。忠诚于党的事业,以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也是他学术事业的精神动力源泉。他坚决不愿意申报院士,最后还是哈工大校领导以党委的决定作为要求,这才说服了他。   马祖光的人格魅力,在于他对祖国的无私奉献。在联邦德国学习期间,他吃了150多斤清水挂面。以今天的眼光,清水挂面的生活确实很艰苦。但放在八十年代的环境来看,很多公派出国的人在国外学习期间,也是煮清水挂面过来的。马祖光与他们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许多人煮清水挂面,节省下来的钱是用来“武装”自己的家庭,给自己的家里增添几件在当时非常稀罕的彩电、冰箱。而他呢,省下来的钱是用来给学校添置光学仪器和光学实验用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精度、纯度非常高,在国内买不到,直到九十年代,哈工大的激光实验中还在使用他10多年前从联邦德国带回来的这些光学材料。   马祖光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的淡泊名利。马祖光是全球知名的激光学科带头人,他在激光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可是,科研课题申请来了,他就把课题负责人的位置让给年轻人们,他说他“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这样一来,课题经费是他申请来的,他自己花钱还得去找年轻的课题负责人们签字批准。几乎每一篇哈工大激光专业的论文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别人把马祖光的名字署在第一位,马祖光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后一位。结果,申报院士时,有人还提出疑问,既然马祖光的学问这么高,为什么很少有自己是第一作者的论文?   马祖光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的甘当人梯。马祖光常年忙于高精尖科技的钻研,但他对于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从来也不推辞。在哈工大,他是呼吁博导、教授上讲台给本科生讲课的倡导人之一,他也经常身体力行,上讲台给本科生讲课。就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应邀给学生们做《做人与做事》的报告。他说:“学生们都在等着我,我不能辜负他们的热情。” 他的学生中,既有老一辈的王骐、苏毅等学科带头人,也有新一代的陈德应、吕志伟等一批青年光电子专家。他的学生、哈工大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主任陈德应感慨地说:“先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马祖光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的耿直。他公而忘私,不怕得罪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他已经从第一线领导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看到系里把新建的实验室设在阴面,把办公室设在阳面,他还是像以往一样直言不讳地指出来,要求调换资料室、博士生和博士后工作室与办公室的位置。有的同事劝他:“你都已经退下来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管这些干嘛?”但马祖光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让资料室、博士生和博士后工作室设到阳面。   马祖光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的毫不利己。儿子要考“托福”,需要交30美元的报名费。马祖光的爱人去找哈工大的同事们借美元,好多人都不相信,说你们家老马经常出国,怎么会没有30美元?马祖光确实有过美元,但出国回来,他要么给学校里添置了光学仪器,要么就把剩下的美元交给了组织。他说:这是国家的钱,我要交回去。他从来不在意物质生活,“有床睡觉,有馒头吃,就可以了”;他常年穿着一件破旧的蓝色中山装,一穿10多年,直到去世的那一天,还穿着这件带补丁的中山装。   学习马祖光高山仰止的人格,就要学习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坦荡襟怀,就要学习他毫不利己、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就要学习他在工作中不求索取、生活上不尚奢华的朴实作风,就要学习他甘为人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无私情怀。   学习马祖光高山仰止的人格,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顾大局的人,做一个无私无畏的人。